戰(zhàn)爭年代,在烽火連天、軍務繁忙的環(huán)境下,劉伯承字斟句酌地翻譯出多部國外軍事論著,總計數百萬字,在中外戰(zhàn)爭史上實屬罕見。對于自己的學習方法,劉伯承總結道,“從實際出發(fā),循序漸進,扎扎實實,學一門就要努力學到手,要力求精通,否則就永遠是個半瓶醋”。劉帥還常以“離開實際的理論是死理論”來教育干部,既求學深悟透,又重知行合一,這種優(yōu)良學風對今天黨員干部強化理論學習、練就高強本領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毛澤東同志曾說:“有了學問,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遠很多東西;沒有學問,如在暗溝里走路,摸索不著,那會苦煞人。”學問和知識的累積,是練就高強本領的前提與內功,需要有從“暗溝”到“山上”的思想覺悟和實踐歷練。對于黨員干部來說,過去本領高強不代表現在本領高強,現在本領高強不代表將來本領高強。只有像劉伯承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一樣對理論學習自覺做到加鋼淬火、時學時新,才能解決“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的本領恐慌和“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的能力焦慮,練就出適應時代要求、勝任使命任務的過硬本領,進而奮進新征程、開辟新境界、實現新發(fā)展。
從“暗溝”到“山上”,需要對理論深學細悟、融會貫通。思想不端正,對理論研究不細不深,就難以練就高強本領。博而返約是劉伯承重要的治學方法,他所說的“約”,就是指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去駕馭學到的一切科學的和實際的知識。習主席強調,“馬克思主義就是我們共產黨人的‘真經’,‘真經’沒念好,總想著‘西天取經’,就要貽誤大事”。作為黨員干部,就應始終把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必修課、基本功,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把全面系統(tǒng)學習與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結合起來。就當下而言,尤其應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深學精、融會貫通,堅定“主心骨”,把穩(wěn)“方向盤”,真正做到理論上清醒、政治上堅定、行動上自覺。
從“暗溝”到“山上”,需要勤學苦練、久久為功。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學習走向未來。練就高強本領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步入新時代,黨員干部會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只有對理論學習拿出那么一股韌勁和鉆勁,積微起纖、日積月累,多添薪柴博學拓識,少掀鍋蓋厚積薄發(fā),才能掘深井、得甘泉,真正讓理論學習成為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導航明燈和看家本領。
從“暗溝”到“山上”,需要知行合一、真學實做。理論學習的根本指向是推動實踐。劉伯承曾對理論與實踐結合不緊的現象做了生動比喻,“正如我們在現地作業(yè)時不能把實際地形縮畫到地圖上,或者判讀地圖時不能將其擴大到如觀察實際地形一樣”。理論學習只有找準與實踐的結合點,打通進入實踐的關節(jié)點,才能把握新規(guī)律、形成新思路、實現新發(fā)展。在當下來說,需要我們避免“坐而空談無人能比,臨機應用百無一能”,立足自身現狀、結合工作實際,將理論學習轉化為提高戰(zhàn)斗力水平的源頭活水,轉化為破解部隊發(fā)展瓶頸和難題的方法路徑,真正擔當起新時代賦予的使命任務。
(作者單位:第81集團軍某旅)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