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初,我剛參加工作時有了第一張辦公桌。
那是一張褪了色的“三屜桌”,桌子有些舊,不知道我是它的第幾位主人。我把桌子里里外外擦干凈,抽屜里鋪上干凈的紙,放上鋼筆、書本和零碎的辦公用品。那時還沒有電腦,辦公桌上只有一塊玻璃板,就選了一本日歷、一張常用電話號和一枚勵志小貼士放在下面。坐在小小的辦公桌前,年輕的我對未來充滿了無限憧憬。
1995年,單位搬遷,我便有了新的辦公桌。桌子是“一頭沉”,比原來的“三屜桌”多了一個小柜門,銀灰色的,看上去干凈、雅致。那個玻璃板沒舍得扔,放在新的辦公桌上,玻璃板下多了一張與同事的合影,笑容青春而燦爛。
每天,我依舊在辦公桌前忙得不亦樂乎,各種文案工作應(yīng)接不暇,秉承腳踏實地、精益求精的精神,工作要做到最好,做到完美。那時,人到中年的我累并快樂著。
2001年,單位再次搬遷,于是我又有了第三張辦公桌。這是一張帶有玻璃擋板的轉(zhuǎn)角桌,桌上的屏風將辦公區(qū)域劃成若干空間,這種開放式辦公格局曾風靡當時,優(yōu)點是同事間互不干擾,有利于工作。
桌上的電腦換新了,超薄的機身、寬大的顯示屏,無紙化辦公彰顯現(xiàn)代化辦公的智能化,體現(xiàn)了辦公設(shè)備與時代文化的共同進步。那張陪伴了許多年的玻璃板由于和新桌形狀不匹配,光榮“下崗”了。桌子的一角多了幾只鮮花,繁忙之余澆水伺弄,既美化環(huán)境又調(diào)節(jié)了心情。
新環(huán)境、新設(shè)備看著心里就舒坦敞亮,平添了一份好心情。常自省,如此良好的辦公環(huán)境和條件還有什么理由不加倍努力工作呢?必須與時俱進,開拓進取。辦公桌前留下了日日忙碌的身影,也留下了說不盡的甜酸苦辣。
2009年,調(diào)整辦公室,我坐在寬大厚重的辦公桌前,桌上除了電腦外又多了一臺打印機和一部傳真機,現(xiàn)代化的辦公設(shè)備更加快捷、高效。一年幾百筆的資金往來,十多億的支出項目在計算機科學程序下精準運行,確保了資金安全零差錯??康氖菍ぷ髡J真負責、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團隊的不懈努力,更是緣于對這份工作的熱愛。
今年,恰逢改革開放四十年,面臨退休的我竟趕上單位再次更換辦公設(shè)備,于是就有了第五張辦公桌。坐在桌前,聞著新木散發(fā)的淡淡清香,年過半百的我感慨萬千。
時光在春夏秋冬的交織中漸行漸遠,十八歲的花季恍如昨日,走上工作崗位第一天的情景記憶猶新,“三屜桌”“一頭沉”的印象仍如此清晰,那個滿懷理想執(zhí)著追夢的女孩和改革開放一起走過了近四十年的風雨歷程,如今回眸,一路風景,青春如歌。
愛這一平米的小小空間,愛這朝夕相處的三尺桌臺。這里有我努力和奮斗的軌跡,有我遇到挫折、困難時的淚水與無奈,更有取得成績和成功時的喜悅與歡笑。日久能生情,的確,日日相伴已讓我對小小的辦公桌產(chǎn)生了深深的眷戀,它早已融入我的生活,像一面鏡子折射出我們對人生的理解和追求,折射出人的真善美,又像一個窗口反映每個人對待工作和生活的態(tài)度,更像一個舞臺,讓我們盡情展示最美麗的青春年華。
一張桌,一個故事,一首青春之歌,一段風雨人生,一個最最美好的回憶。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