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由社會認可國家確認立法機關制定規(guī)范的,并由國家司法機關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guī)則,是經(jīng)過實踐證明成熟了的政策的定型化、法律化,是政策的“升級版”。因此,我們決不能只講政策不講法律,更不能用政策代替法律。
二、要強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本位的觀念。黨的十九大報告要求,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強調“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逐利違法、徇私枉法”。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這里是指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這是司法實踐中一項重要的原則,其核心是平等地處罰與平等地保護。努力養(yǎng)成自覺接受監(jiān)督的“籠子思維”,強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本位的觀念,這是領導干部法治素養(yǎng)的重要內(nèi)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點,早在古希臘時期就曾經(jīng)提出過,但作為法制的一個基本原則,是在資產(chǎn)階級革命時期提出來的。1776年7月4日美國的《獨立宣言》和1789年8月26日法國的《人權宣言》,都提及了這一原則。資產(chǎn)階級確立這一法治原則,是對封建階級特權的否定,在人類社會發(fā)展史上是巨大的進步。但是,資產(chǎn)階級的法律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之上的,它的所謂的法律上的平等,掩蓋著實際存在的人們經(jīng)濟上和社會地位上的不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一重要的原則,是由清末民初的進步思想家從西方傳入中國的。這一原則在中國第一次被規(guī)定在憲法中,是1912年3月11日公布的《臨時約法》。這是中華民國以孫中山為首,取得辛亥革命勝利后而立的法律。我們黨領導下的革命根據(jù)地政權也一直肯定這一原則。1931年11月通過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就將這一原則規(guī)定下來:“在蘇維埃政權領域內(nèi),工人、農(nóng)民、紅色戰(zhàn)士及一切勞苦民眾和他們的家屬……在蘇維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1954年,法律平等的原則被莊嚴地寫進新中國的第一部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同年制定的 《人民法院組織法》又重申了這一原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義包括三個方面:
(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yè)、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chǎn)狀況、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權利,也都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所規(guī)定的義務;
(2)公民的合法權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護,對違法行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決不允許任何違法犯罪分子逍遙法外;
(3)在法律面前,不允許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權,任何人不得強迫任何公民承擔法律以外的義務,不得使公民受到法律以外的懲罰。
這三個方面合起來,就是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的完整理解。顯而易見,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面前,沒有任何特殊的黨派、組織、階層和公民,都必須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nèi)活動,都沒有凌駕于法律之上的特權,任何形式的以人代法、以言代法、以權代法,都是法律所不能允許的。切實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關鍵是要防止和消除“官本位”的封建特權思想。特權是平等權利的對立物,平等是特權的天敵,是克服特權的原則和手段。不消除特權,就不能實現(xiàn)權利與義務的平等,就不能養(yǎng)成自覺守法、依法辦事的習慣。黨內(nèi)一些腐敗分子將自己置于法律監(jiān)管之外,這實際上就是“禮遇君子,法治小人”的封建特權思想的反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反腐敗不是看人下菜的“勢利店”,要堅持黨紀國法面前沒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誰,都要一查到底,決不姑息。他指出:“我們堅決查處了周永康、徐才厚、令計劃、蘇榮等嚴重違紀違法案件,向世人證明中國共產(chǎn)黨敢于直面問題、糾正錯誤,勇于從嚴治黨、捍衛(wèi)黨紀,善于自我凈化、自我革新。”僅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里,全國共立案審查省軍級以上黨員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其中十八屆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43人,中央紀委委員9人;廳局級干部8900余人,縣處級干部6.3萬人。處分基層黨員干部27.8萬人;追回外逃人員3453名,“百名紅通人員”48人落網(wǎng)。隨著一大批“老虎”“蒼蠅”被繩之以黨紀國法,消除了黨內(nèi)重大政治隱患,厚植了黨執(zhí)政的政治基礎,堅定了人民群眾跟黨走的信心和信任。黨的十九大之后,人們發(fā)現(xiàn)反腐力度更大,又有一些省部級高官相繼落馬。黨的十八大以來懲治腐敗的事實說明,堅持零容忍的態(tài)度不變、猛藥去疴的決心不減、刮骨療毒的勇氣不泄、嚴厲懲處的尺度不松,不論什么人,不論其職務多高,也不論其有何背景,只要是觸犯了黨紀國法,都要受到嚴肅追究和嚴厲懲處,這決不是一句空話,深受黨內(nèi)外、國內(nèi)國外的廣泛好評和稱贊。
三、要強化支持“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是本分的觀念。我國的各級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和干部職工是具體貫徹落實國家法律的執(zhí)行者,也都是在黨組織的領導和監(jiān)督下行使職權的,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對審判機關、檢察機關負有領導和監(jiān)督的責任。能否對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實施正確的領導,也是檢驗每個領導干部法治觀念強不強的重要標志。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守法律、重程序,這是法治的第一位要求。黨的各級組織和領導干部要把支持“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視為本分,努力把對法治的尊崇、對法律的敬畏轉化成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按照法律規(guī)定的權限、規(guī)則和程序行使權力,尊重司法權威,杜絕違規(guī)干預司法,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和公安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
一是正確處理好黨的領導與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的關系。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的含義有三個方面:
其一,國家的司法權,只能由國家各級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統(tǒng)一行使,其他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此項權力;
其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guī)定獨立行使職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非法干涉;
其三,司法機關審理案件必須嚴格依照法律規(guī)定,正確適用法律。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