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呂氏春秋》中,《仲夏記》一章規(guī)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欲、齋戒。《大戴禮》中記,“五月五日畜蘭為沐浴”,以浴驅(qū)邪?!肚G楚歲時記》記:“荊楚人以五月五日并踏百草,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認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傳說也很多。據(jù)《史記·孟嘗君列傳》記,史上有名的孟嘗君,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認為“五月子者,長于戶齊,將不利其父母。”《論衡》的作者王充也記述:“諱舉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殺父與母,不得舉也。”東晉大將王鎮(zhèn)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zhèn)惡”。宋徽宗趙佶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yǎng)在宮外。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xiàn)象。故從先秦以后,此日均插菖蒲、艾葉以驅(qū)鬼,薰蒼術(shù)、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并相沿成俗。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