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匡迪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指出,我們現(xiàn)在大國重器有了,但還沒有“精器”。也就是說,肌肉強壯了、骨骼長大了,但是心臟和腦子還要靠別人。這是不行的。
中國最大的優(yōu)勢是制度優(yōu)勢,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把各路科技大軍組織起來共同攻關。從上世紀60年代的“兩彈一星”到現(xiàn)在的各種大科學工程,都是值得我們自豪的。但遺憾的是,我們的很多關鍵核心精密元器件還要從外國引進或者仿制。
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它是國家核心競爭力,只有靠我們自己搞。這非一日之功。中國科技正處在從跟跑到并跑的階段,只是在某些領域冒了頭,有了一些突破。真正實現(xiàn)從跟跑到并跑、從并跑到領跑,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我們需要突破的是基礎和核心的部分。
比如人工智能,現(xiàn)在聚焦的是應用,以機器代替人。有的公司就買一個在這方面做得好的外國公司,希望花錢抱個“金娃娃”回來,而對于人工智能中關鍵的芯片設計、算法等研究卻很少。因為企業(yè)從成本考慮,覺得劃不來,沒有非搞不可的動力。而對于科研人員來說,現(xiàn)在科研評價體系的導向是做出了什么東西、產(chǎn)值多少、增加利潤多少,不出產(chǎn)值、不出利潤甚至賠錢的東西,單位不大愿意投入,領導也不會特別關注。
為此,中國的科技工作者要耐得住寂寞,要有韌性和決心解決基礎理論和核心技術的問題。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F(xiàn)在需要的是加強對國家的責任感??萍脊ぷ髡咭炎约旱穆斆鳌⒅腔酆途Χ纪兜交A研究、核心技術和前沿技術研究中去,不計名、不計利,真正為國家振興作出科技工作者應有的貢獻。當代科技工作者在若干年后回憶往事的時候,不要為自己沒有參與到祖國復興的偉大事業(yè)中而感到遺憾。(王鵬 摘編)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