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大河波浪寬,風(fēng)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小時候每當(dāng)唱起這首歌時,我總以為是喬羽老師專門為我的家鄉(xiāng)寫的。我的家鄉(xiāng)就有一條大河叫永定河,我家就在岸上住。
永定河是我們孩提時的樂園,那時還沒修水泥河堤,兩岸全是紅、白膠泥。我們把膠泥蹾成方塊,然后再雕塑成一個個的工藝品,如:小狗、小貓、小雞、小兔、小手槍、筆筒等,雖然制作的非常粗糙,但我們玩得卻很開心。
那時在河邊隨便一挖就能挖出蚯蚓,我們把蚯蚓往魚鉤上一套,用自制的漁桿就釣起魚來。那時的魚真多,功夫不大就釣滿一洗臉盆,有白條、白鰱、沙錐子、嘎魚,運(yùn)氣好時還能釣上鯉魚。
那時生態(tài)環(huán)璄好,隨便翻起河里的石頭就能翻出甲魚、烏龜或螃蟹。退潮之后還能在河邊冒氣泡的地方挖出許多蛤蜊,最大的蛤蜊能有成年人手掌那么大,據(jù)說還有更大的。
炎熱的夏天,驕陽似火,人們一動不動地呆著都會大汗淋漓。但要泡到河里可就不一樣了,你會覺得暑氣頓消,愜意極了。大人們泡在河里頂多做幾個游泳動作,或踩水,或劃水,或蛙泳。孩子們在岸上就淘氣,到了水里就更不老實(shí)了。大人若踩水,孩子們就潛到河底撓大人的腳心。大人要是蛙泳,孩子們則游到大人的肚皮底下?lián)复笕藗兊亩悄殹?/p>
大河兩岸的人靠水吃水。水既能給人們以資源、樂趣,也能給人們以不便。當(dāng)時只有一座用鋼絲繩繃起,橋面鋪著木板的橋,通往兩岸。這座橋很窄,而且還是走一步來搖三搖。因此不能過車,只能勉強(qiáng)過人。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媽媽讓我到河對岸打油,由于剛下過雨橋面很滑。打完油我盡管是小心翼翼的走在橋面上,但還是摔了一跤。
沒想到這一跤摔得非常厲害,摔掉了我四顆門牙,打碎了一瓶花生油還扎破我的手。受到這么大委屈,我還不敢回家,因?yàn)槲宜⒌哪瞧炕ㄉ褪俏壹乙粋€月的炒菜油啊,媽媽知道后肯定會痛打我一頓。
“劉嫂,你們家孩子咋躲到房后面哭呢?”一位街坊大嬸對我媽說。
“你這是咋的啦?” 媽媽出來見我滿嘴流血, 滿身的污泥驚詫的問。我把來龍去脈說了一遍。
“儍孩子,花生油再重要,也沒有寶貝你重要??!”媽媽邊說邊把我背到了門頭溝區(qū)醫(yī)院。
到了醫(yī)院牙科醫(yī)生給我打了一針麻藥,取下了那四顆搖搖欲墜帶血的牙。
爸爸聽說后,一路啼哭著回了家,到家后爸爸看著我紅腫的雙唇心痛地說:“橋啊橋,啥時候才能修起一座新橋??!”
大河兩岸的老百姓啊, 盼星星盼月亮, 大橋終于在改革開放的年代里, 也就是去年夏天,那座搖搖欲墜的小橋終于變成了能并排走汽車的大橋了, 老百姓都由衷地說:“改革開放就是好,多年的舊橋變新橋,感謝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dǎo)。”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