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至10日,維也納聯合國城以及維也納市多處場所舉辦多場活動,隆重紀念今年的聯合國中文日。7日,聯合國中文日系列活動開幕式在維也納聯合國城中央圓廳舉行。中國常駐維也納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史忠俊大使出席開幕式并致辭,聯合國工發(fā)組織總干事李勇、聯合國維也納辦事處新聞部主任馬丁,俄羅斯、英國、丹麥、南非、韓國、巴西、古巴等國家使節(jié)、代表,維也納相關國際組織、各國外交官、維也納大學孔子學院師生和奧地利友好人士等400余人出席了開幕式。今年活動的主題是“新時代 新上海——見證中國改革開放40年”。
孔子學院展臺。王懷成攝/光明圖片
史忠俊在致辭中說,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今天,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yè)國和最大貨物貿易國。改革開放不僅為中國帶來經濟騰飛,更推動了社會的全面進步。40年來中國成功使7億多人走出了絕對貧困,目前正努力在2020年前讓最后3000萬人口脫貧,“不讓一個人掉隊”。史大使指出,作為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中國用短短40年完成了其他國家?guī)装倌曜哌^的發(fā)展歷程,這一奇跡源于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與世界共享發(fā)展。正是中國走了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中國的發(fā)展得以持續(xù)開拓,中國人民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以迸發(fā)。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中國始終堅持敞開國門搞建設,在對外開放中展現大國擔當,為世界發(fā)展作貢獻。
史大使強調,中國將繼續(xù)在改革和發(fā)展的進程中解決不平衡不協調等問題,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宣布了一系列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新舉措,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這是中國基于發(fā)展的戰(zhàn)略抉擇,也是以實際行動為經濟全球化中的世界各國造福。中國愿繼續(xù)與世界同行,與各國合作,堅定不移走和平發(fā)展道路,堅定支持多邊主義,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李勇和馬丁在致辭中高度肯定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和新時代中國展現的開放自信,強調中國發(fā)展道路值得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借鑒,期待中國與聯合國機構加強合作,共同推進落實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李勇說,聯合國工業(yè)發(fā)展組織與中國改革開放同步進行。今年上海將主辦中國首次國際進口博覽會,他相信這會讓更多的國家受益于中國的改革開放。
活動期間,史大使表示,我們在聯合國舉辦紀念活動,就是要向世界各國展示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所取得的成就,向世界表明中國堅持改革開放的決心和承諾。他強調,這場活動由上海舉辦有著特別的意義。上海是改革開放的典型和前哨,上海在改革開放的40年中取得了巨大成就,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縮影。這次活動上海能夠運用高科技呈現古老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展現了我國在改革開放的同時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他相信,這將給世界留下深刻印象。
聯合國中文會會長王圳對記者說,維也納從2011年起每年舉辦中文日,主要內容是宣傳中國文化,與各國開展跨文化交流。每年活動反響都很大,尤其是通過文化載體傳播改革開放的成就,這對于在西方國家宣傳“一帶一路”起到很好的效果。王圳說,中文是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中文日活動根據維也納聯合國日程安排,一般選擇在五月初,也就是中國的立夏節(jié)氣前后。中共十九大后,中國進入了新時代,今年又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活動的主題正逢其時。
開幕式上,來自上海的歌唱家廖昌永、黃英,京劇表演藝術家史依弘,二胡演奏家馬曉暉,以及上海市武術協會的表演者等紛紛登臺表演,精彩的節(jié)目博得了陣陣掌聲。展現上海城市形象的“魅力上海”攝影展以及中華創(chuàng)世神話美術展和97歲高齡的著名書法家高式熊的書法展示,引起了現場觀眾陣陣喝彩。精彩紛呈的活動從多角度展現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現代中國日新月異的發(fā)展面貌。7日晚,在維也納霍夫堡皇宮舉行的“新時代·新上海”專場音樂會上,尚長榮、陳少云、孫穎迪等登場亮相。史依弘攜手廖昌永、黃英共唱京劇《梨花頌》和歌曲《今夜無人入眠》,京劇歌劇聯袂,創(chuàng)意迭出。中文日活動期間,由上海廣播電視臺制作的經典紀錄片、專題片每天在維也納聯合國城播放12小時,全面展示中國的新面貌、“一帶一路”建設、中醫(yī)和武術等傳統(tǒng)文化,還通過短片向外交官們重點推介今年11月將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由上海廣播電視臺、上影集團、上海京劇院、電影頻道拍攝和出品的3D全景聲京劇電影《霸王別姬》和《蕭何月下追韓信》,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呈現古老的中國傳統(tǒng)藝術,用與時俱進的國際語言講述中國的改革開放與傳統(tǒng)文化之間的傳承,率先在歐洲著名的多瑙影城舉行了首映禮,并連續(xù)上映了四天。聯合國機構負責人、奧地利電影協會主席及兩部電影的主演尚長榮、陳少云、史依弘等數百位嘉賓出席了首映式。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王治平說,作為中國目前產業(yè)門類最多、產業(yè)規(guī)模最大的主流媒體和綜合文化產業(yè)集團,一直致力于中外媒體的交流與合作,京劇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有獨特內涵的文化遺產。兩部電影在維也納上演,是中國國粹藝術京劇第一次以3D全景聲的最新視聽形式呈現,將流傳廣遠的京劇與最新的電影視聽科技完成了一次跨越時空的精彩交融。這兩部電影已經受邀在全球多個國家進行展映,受到了各國觀眾和媒體的好評。他希望觀眾通過觀看加深對中國藝術的理解,了解改革開放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上海京劇院院長單躍進說,“今天,2000多年前的項羽、虞姬和蕭何通過現代的影視技術穿越來到維也納,表明正處在現代化改革道路上的中國始終沒有忘記傳統(tǒng)文化。通過先進的3D全景聲技術把舞臺作品拍成電影,在這個傳媒和數字的時代,會有更多的人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人們喜歡舞臺藝術和傳統(tǒng)藝術有各種各樣的理由。我相信,看完影片的觀眾會多一條熱愛的理由。”
奧地利電影協會主席羅蘭·塔吉曼說,他有幸兩次去上海訪問,對中國印象很好。與中國同行交流,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我們總說西方是文化的巨頭,文化輸出總是從西方流向東方,但現在我希望我們關注的重點需要轉移到東方,今天用先進電影技術展現傳統(tǒng)京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兩部影片的總導演滕俊杰表示,之所以在電影門類里選了這兩部電影參加今年的中文日活動,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將古老標志性的中國京劇藝術和最新的電影科技相結合。“這也是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創(chuàng)作者思想的一種提升,與改革開放的方向是一致的。”奧中文化交流協會會長常凱對記者說,作為活動的承辦方,我們專注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這一主題。通過融匯來自上海的傳統(tǒng)藝術精粹與現代元素,向聯合國外交官和奧地利人展現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的成就和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王懷成)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