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干部加強讀書學習也是推動學習型政黨、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需要……各級領導干部帶頭讀書、勤于讀書,必然會激發(fā)干部、黨員和群眾讀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領導干部不僅要從提高自身素質(zhì)和崗位職責、而且要從社會責任和示范需要來看待讀書問題,既做讀書的自覺實踐者,又做學習型政黨、學習型社會建設的積極倡導者、精心組織者、大力推動者,以自己的模范表率作用引導黨內(nèi)和社會上形成崇尚知識、熱愛讀書的良好風氣,促進全黨、全民族素質(zhì)的提高。”
——習近平在中央黨校2009年春季學期第二批進修班暨專題研討班開學典禮上的講話(2009年5月13日),摘自《學習時報》
“我們國家歷來講究讀書修身、從政以德。古人講,‘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為政于天下’,‘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讀書即是立德’,說的都是這個道理。傳統(tǒng)文化中,讀書、修身、立德,不僅是立身之本,更是從政之基。按照今天的說法,就是要不斷加強黨員領導干部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黨性修養(yǎng),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自覺做到為政以德、為政以廉、為政以民。”
——《多讀書,修政德》(2006年2月17日),摘自《之江新語》
“廣大黨員干部要養(yǎng)成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使讀書學習成為改造思想、加強修養(yǎng)的重要途徑,成為凈化靈魂、培養(yǎng)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要真正把讀書當成一種生活態(tài)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境界要求,使一切有益的知識、一切廉潔的文化入腦入心,沉淀在我們的血液里,融匯到我們的從政行為中,做到修身慎行,懷德自重,敦方正直,清廉自守,拒腐蝕、永不沾,永葆共產(chǎn)黨員的先進性。”
——《多讀書,修政德》(2006年2月17日),摘自《之江新語》
領導干部應該學什么?
“領導干部讀點歷史,有助于提高文化素養(yǎng)和思想政治修養(yǎng),有助于提高工作能力和領導水平。歷史記述了前人積累的各種科學文化知識,記述了他們治理國家和社會的思想與智慧,記述了他們經(jīng)歷的成功和失敗的經(jīng)驗與教訓,學習和了解這些歷史上的文化知識、思想智慧、經(jīng)驗教訓,本著“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學態(tài)度,結(jié)合領導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實際,或者吸取應用,或者作為借鑒,或者引為警戒,這對于提高我們的思想政治水平、改進我們的工作,是會大有助益的。”
——習近平在中央黨校2011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2011年9月1日),摘自《學習時報》
“在大量書籍中,領導干部應當圍繞提高思想水平、增強工作能力、完善知識結(jié)構(gòu)、提升精神境界,選擇那些與所從事的工作關系密切、自己愛好和有興趣的書來讀,力爭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取得最佳的讀書效果。”
——習近平在中央黨校2009年春季學期第二批進修班暨專題研討班開學典禮上的講話(2009年5月13日),摘自《學習時報》
“領導干部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首先要認真研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深入學習領會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fā)展觀等重大戰(zhàn)略思想,系統(tǒng)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領導干部在研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的同時,要追根溯源,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經(jīng)典作家的著作,認真學習毛澤東同志的著作。讀馬列、學毛著,要精,要原原本本地學、仔仔細細地讀,下一番真功夫……建議大家在學習原著的時候,讀一些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著作,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不斷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tǒng)性、預見性、創(chuàng)造性。”
——習近平在中央黨校2009年春季學期第二批進修班暨專題研討班開學典禮上的講話(2009年5月13日),摘自《學習時報》
“領導干部應當學習多方面的知識,包括經(jīng)濟、法律、科技、文化、管理、國際和信息網(wǎng)絡等方面的知識……領導干部要堅持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有針對性地學習掌握做好領導工作、履行崗位職責必備的各種知識,多讀與本職工作相關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能、新規(guī)則的書,努力使自己真正成為行家里手、內(nèi)行領導。”
——習近平在中央黨校2009年春季學期第二批進修班暨專題研討班開學典禮上的講話(2009年5月13日),摘自《學習時報》
“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書籍包括歷史經(jīng)典、文學經(jīng)典、哲學經(jīng)典、倫理經(jīng)典等多個方面。領導干部要通過研讀歷史經(jīng)典,看成敗、鑒是非、知興替,起到‘溫故而知新’、‘彰往而察來’的作用;通過研讀文學經(jīng)典,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通過研讀哲學經(jīng)典,改進思維、把握規(guī)律,增強哲學思考和思辨能力;通過研讀倫理經(jīng)典,知廉恥、明是非、懂榮辱、辨善惡,培養(yǎng)健全的道德品格??傊ㄟ^研讀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書籍,吸收前人在修身處事、治國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經(jīng)驗,養(yǎng)浩然之氣,塑高尚人格,不斷提高人文素養(yǎng)和精神境界。”
——習近平在中央黨校2009年春季學期第二批進修班暨專題研討班開學典禮上的講話(2009年5月13日),摘自《學習時報》
讀書要善讀,更要知行合一
“要注重文化浸潤、感染、熏陶,既要重視顯性教育,也要重視潛移默化的隱形教育,實現(xiàn)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青年要成長為國家棟梁之材,既要讀萬卷書,又要行萬里路。”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fā)表講話(2016年12月7日)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fā)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學。’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yè)靠本領成就。廣大青年要自覺加強學習,不斷增強本領。人生的黃金時期在青年。青年時期學識基礎厚實不厚實,影響甚至決定自己的一生。廣大青年要如饑似渴、孜孜不倦學習,既多讀有字之書,也多讀無字之書,注重學習人生經(jīng)驗和社會知識。‘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知識要轉(zhuǎn)化為能力,都必須躬身實踐。要堅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實踐中學真知、悟真諦,加強磨練、增長本領。”
——習近平在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4月26日)
2016年4月2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安徽合肥主持召開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學習的目的全在于運用。領導干部加強學習,根本目的是增強工作本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空談誤國,實干興邦’,說的就是反對學習和工作中的‘空對空’。戰(zhàn)國趙括‘紙上談兵’、兩晉學士‘虛談廢務’的歷史教訓大家都要引為鑒戒。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并且是更重要的學習。領導干部要發(fā)揚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帶著問題學,拜人民為師,做到干中學、學中干,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千萬不能夸夸其談、陷于‘客里空’。”
——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2013年3月1日)
“領導干部學習歷史,要落實在提高歷史文化素養(yǎng)上,落實在提高領導工作水平上。而具有歷史文化素養(yǎng),最重要的是要具有歷史意識和文化自覺,即想問題、作決策要有歷史眼光,能夠從以往的歷史中汲取經(jīng)驗和智慧,自覺按照歷史規(guī)律和歷史發(fā)展的辯證法辦事。在學習歷史知識的時候,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和方法論,不能讀死書,要同工作實際結(jié)合起來,對所讀之書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做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知古鑒今、古為今用,這樣才能在我們認識和處理現(xiàn)實問題中發(fā)揮歷史知識應有的積極作用。”
——習近平在中央黨校2011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2011年9月1日),摘自《學習時報》
“領導干部讀書學習也應該有這三種境界:首先,要有‘望盡天涯路’那樣志存高遠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靜下心來通讀苦讀;其次,要勤奮努力,刻苦鉆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撓,下真功夫、苦功夫、細功夫,即使是‘衣帶漸寬’也‘終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要堅持獨立思考,學用結(jié)合,學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學習和實踐中‘眾里尋他千百度’,最終‘驀然回首’,在‘燈火闌珊處’領悟真諦。這三種境界啟示我們,讀書不僅要有明確的目標、有不移的恒心,還要提高讀書效率和質(zhì)量,講求讀書方法和技巧,在愛讀書、勤讀書、讀好書、善讀書中提高思想水平、解決實際問題、實現(xiàn)自我超越。”
——習近平在中央黨校2009年春季學期第二批進修班暨專題研討班開學典禮上的講話(2009年5月13日),摘自《學習時報》
“要堅持閱讀與思考的統(tǒng)一。古人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書本上的東西是別人的,要把它變?yōu)樽约旱?,離不開思考;書本上的知識是死的,要把它變?yōu)榛畹?,為我所用,同樣離不開思考。讀書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不斷思考認知的過程。”
——習近平在中央黨校2009年春季學期第二批進修班暨專題研討班開學典禮上的講話(2009年5月13日),摘自《學習時報》
“要堅持讀書與運用相結(jié)合。讀書學習客觀上是一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過程,必須聯(lián)系實際,知行合一,通過理論的指導、利用知識的積累,來洞察客觀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古人講,‘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習近平在中央黨校2009年春季學期第二批進修班暨專題研討班開學典禮上的講話(2009年5月13日),摘自《學習時報》
“要鍥而不舍、持之以恒。讀書是一個長期的需要付出辛勞的過程,不能心浮氣躁、淺嘗輒止,而應當先易后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水滴石穿。”
——習近平在中央黨校2009年春季學期第二批進修班暨專題研討班開學典禮上的講話(2009年5月13日),摘自《學習時報》
“有一些黨員,特別是少數(shù)領導干部,雖然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也經(jīng)常讀書,但卻沒有真正做到‘求知善讀’,不是專注于死讀書、讀死書,就是生搬硬套、照抄照搬,還有的紙上談兵、華而不實。‘書呆子’現(xiàn)象在領導干部中的存在,不但害人害己、影響工作,而且危害長遠、影響惡劣。追根溯源,這種現(xiàn)象反映出來的是學風上的問題,也就是理論與實際嚴重脫離。不讀書要不得,‘書呆子’現(xiàn)象也要不得。”
——《“書呆子”現(xiàn)象要不得》(2007年3月25日),摘自《之江新語》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對學習的追求是無止境的,既需苦學,還應‘善讀’。一方面,讀書要用‘巧力’,讀得巧,讀得實,讀得深,懂得取舍,注重思考,不做書呆子,不讓有害信息填充我們的頭腦;另一方面,也不能把讀書看得太容易,不求甚解,囫圇吞棗,抓不住實質(zhì),把握不住精髓。”
——《求知善讀,貴耳重目》(2006年3月1日),摘自《之江新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