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中國憲法學的歷史使命
當代中國憲法學的發(fā)展不僅具有人類政治文明進步的一般性意義,更有著非同尋常的特殊歷史意蘊。黨的十九大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政治判斷,為憲法學進一步繁榮發(fā)展提供了新的重大契機,也為憲法學研究確立了新的歷史方位和時代使命。
憲法學研究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認真領會憲法的精神、原則和核心要義,加強憲法修正案學習教育研究工作。要堅定憲法自信,增強憲法自覺,講好憲法故事,大力弘揚憲法精神,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充分發(fā)揮憲法學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的重大作用。
憲法學研究要同中國近現代史特別是黨領導人民長期奮斗的光輝歷程緊密結合起來,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深入研究闡釋我國憲法是黨領導人民長期奮斗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必然結果,反映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國家意志的最高表現形式。要正確闡釋新時代依憲治國、依憲執(zhí)政的內涵和意義,使憲法精神深入人心,以憲法精神凝心聚力,為把憲法實施提高到一個新水平打牢堅實的思想基礎和社會基礎。
憲法學研究要立足于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積極回應社會發(fā)展中重大的憲法關切,更加注重原創(chuàng)性和本土性研究,把憲法學的宏大敘事與具象表達、研究的開放性與自主性結合起來。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優(yōu)勢和制度優(yōu)勢,努力提煉并不斷豐富發(fā)展具有中國特色和中國氣派的憲法學理論體系、概念體系、話語體系,不斷增強中國憲法學的解釋力、傳播力和影響力。
憲法學研究要隨著黨領導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發(fā)展而與時俱進。認真梳理憲法學成長的歷史脈絡、發(fā)展主題、演變規(guī)律,始終保持強烈的問題意識、熱誠的現實關懷、鮮明的時代特色,自覺以憲法思維和憲法方式來研究、解釋中國的憲法問題,不斷彰顯憲法學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并為世界憲法文明增添寶貴的中國經驗和中國智慧。
(作者為鄭州大學法學院院長、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副會長)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