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3月26日聯(lián)系上中車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電焊工、高級技師張忠時,已是傍晚6時,他剛開完會正匆匆趕往常州工程學院,作為兼職培訓老師,晚上他要給學生們指導電焊技能操作。
張忠很忙,除了完成本職工作,負責公司城軌車焊接項目,他每周兩次去常州工程學院、常州鐵道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帶學生;作為常州市總工會組織的“星期天工程師”,每周日到企業(yè)幫助解決問題。最近,“一帶一路”國際電焊工比賽開賽在即,他又擔任中車集團的教練兼比賽裁判,負責培訓學員。
全國勞動模范、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首屆“江蘇大工匠”、享受國務院技能專家津貼……從初中生到行業(yè)翹楚,張忠用了30余年。
張忠,身量不高,體形偏瘦,戴著框架眼鏡,說起話來輕言細語??梢荒闷鸷笜?,他立馬像換了個人,眼神堅毅,下手又穩(wěn)又準。
焊接時,飛濺的火花直接往臉上、身上噴,雖然有工作服保護,有時也會燙得人打顫。每年夏天,炎熱的天氣夾雜著焊接的熱浪,讓人透不過氣來,工作一天下來,連咳出的痰都是黑色的。在外人看來,電焊工作又苦又累,張忠卻覺得這一職業(yè)有發(fā)展前途,“干一行就要愛一行專一行。只要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到極致,就會發(fā)揮出社會價值。”他說,電焊沒有捷徑可走,勤學苦練是根本,要牢記“踏實做事”這四個字,每一個動作都要規(guī)范,每一條焊縫都要平整,把基礎打牢,才能練出絕活。
這是張忠多年苦練悟出的“真經”。1984年,16歲的張忠跨進戚墅堰機車車輛工廠電焊班,從電焊“門外漢”,到學習完成焊接中技、焊接高技、焊接技師的課程,取得大專學歷,他用了12年。這期間,張忠給自己定下苛刻的學習計劃,白天上班,他埋首于鋼鐵堆里,一干數(shù)小時,眼睛被刺得睜不開,手臂酸得抬不起來;每周4個晚上,下班后直奔夜校學習文化知識,下課回到家已將近10點。憑著驚人毅力,他硬是把《焊接工藝學》《金屬材料學》等理論書籍,一點一點地“啃”了下來。2000年,他被聘為電焊工高級技師,成為當時全公司最年輕的高級技師。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