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對我國發(fā)展歷史方位的新判斷,意味著我們面臨的國際經濟政治形勢、社會發(fā)展主要矛盾、發(fā)展動力、發(fā)展目標、實現方式等都產生了深刻的變化。全面辯證地認識這些新變化,對于準確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涵要求和深遠影響有著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在深刻認識新時代中肩負起中國共產黨的使命擔當
回眸2017,黨的十九大最顯著的一個特征就是給中國和世界帶來一個“新”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著手解決新矛盾,人民充滿新期待。
新時代,使我們想起開國大典上毛澤東同志的莊嚴宣告,近代以來歷經磨難受盡屈辱的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新時代,使我們想起鄧小平同志帶來“春天的故事”,我們開始改革開放搞活,大踏步富強起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此面貌煥然一新,充滿勃勃生機。
九死一生、柳暗花明、鳳凰涅槃、幡然出新,才叫新時代。那么,憑什么說今天又進入新時代?站在時代的高度審時度勢,就不難作如是觀。中華民族這一百多年來歷經磨難,現在離民族復興越來越近。連美國《時代》周刊的雜志封面上,也破天荒用中文和英文兩種語言寫上“中國贏了(China Won)”。
可是,正因為越來越近,再進一步發(fā)展,每一步都是驚險一跳,都是從量變到質變的巨大飛躍。歷史上,一步走錯滿盤皆輸、功虧一簣、積重難返的教訓不少。百年之前美國和阿根廷的人均GDP都在4000美元左右,現在的發(fā)展水平不可同日而語。世界銀行警告:“在過去50年中,許多國家從一貧如洗的收入水平升到了中等收入水平。然而就在這段時間內,在歐洲以外,只有少數國家從低收入水平躍升到了高收入國家。世界上最失落的地區(qū)當屬拉丁美洲,它的很多國家在達到中等收入水平后,停止了增長。”此所謂“拉美陷阱”。國際經驗表明,人均GDP在3000美元—10000美元的階段,既是中等收入國家向中等發(fā)達國家邁進的機遇期,又是矛盾增多、爬坡過坎的敏感期。這一階段,經濟容易失調,社會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一句話,步子容易邁錯,機遇容易丟失!
還有所謂“修昔底德陷阱”,即指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zhàn)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zhàn)爭變得不可避免。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斬釘截鐵地說:“我們都應該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強國只能追求霸權的主張不適用于中國,中國沒有實施這種行動的基因。”
中國要跨過“拉美陷阱”,要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前面還不知道什么人要挖什么坑……要完成驚險一跳,徹底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從量變到質變的巨大飛躍,算不算進入了又一番不進則退、不興即亡、鳳凰涅槃、幡然出新的新時代?
如何看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從三個角度作了權威的闡述:
從中華民族意義上來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從社會主義角度來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fā)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也為世界社會主義事業(yè)作出我們的貢獻;從世界廣大發(fā)展中國家來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我們的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fā)展,拓展了發(fā)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fā)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