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8月,鞍山鋼鐵公司決定在弓長嶺礦山新建一座焦化廠,要調(diào)一些人到那里去參加基本建設(shè)。領(lǐng)導(dǎo)上動員時,除了講明建設(shè)新廠對于發(fā)展鋼鐵生產(chǎn)的重要意義,也講明那里是大山溝,條件較差,環(huán)境艱苦。雷鋒說:“不經(jīng)風(fēng)雨,長不成人樹;不受百煉,難以成鋼。迎著困難前進,這也是我們革命青年成長的必由之路,有理想有出息的青年人,必定是樂于吃苦的人。”雷鋒考慮工作的需要,當即報名:“艱苦點伯什么,我去!”
驕陽似火的一天,雷鋒和他的青年伙伴們來到了弓長嶺焦化廠工地。剛來到這里,工人宿舍還沒蓋起來,暫時住在破舊的土房里,又漏雨,又透風(fēng)。食堂是是臨時搭起的席棚,廚房是露天灶,吃水用水都要到離工地二里多路的村子里去挑,走的是坑洼不平的山路。這里工作條件、生活條件,與鞍山相比真是差遠嘍。
雷鋒似乎沒有想這些,來到工地就幫助人家搬行李,整理床鋪,里里外外忙得最歡。工地團總支李書記知道雷鋒是從總廠來的推土機手,先進生產(chǎn)者,還是個優(yōu)秀共青團員。為了搞好工地建設(shè),把共青團工作開展起來,特別需要這樣優(yōu)秀的共青團員起模范作用。當他找雷鋒談話時,雷鋒說:“我是個苦孩子出身,是黨把我培養(yǎng)大的。我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現(xiàn)在來到工地,工地就是我的家。”在修建宿舍的工地上運石頭,雷鋒挑重的背;搬木料,他揀大的扛。發(fā)現(xiàn)好人好事,他編快板,寫墻報,進行宣傳鼓動。共青團把他編入青年突擊隊;團員門推選他當了支部宣傳委員。
入冬以后,弓長嶺山區(qū)格外冷,給施工帶來了新的困難。青年突擊隊雷鋒所在的小組,承擔了和泥這個最臟最累的工作,干了兩天,雷鋒發(fā)現(xiàn)砌磚和運磚的工人上班后,要等待和泥小組把泥和好才能開始干活,每天都窩工個把小時,影響施工進度。要想不窩工,和泥小組必須提前上班。于是,雷鋒發(fā)動和泥小組的共青團員,每天天不亮,當別人還在熟睡的時候他們就來到工地,提早和好一堆泥,等砌磚運磚的工人一上班馬上就能干活。他們的行動有力地促進了施工進度。
冬季施工,開始沒經(jīng)驗,用土和泥粘結(jié)性小,砌上磚不夠牢固。經(jīng)過研究,他們把蒿草、砂子和土摻在一起,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大家站在泥外用鐵鍬、二齒鉤子使勁拌和,進度慢,泥的質(zhì)量也不好。砌墻工人有意見了:“你們這是和的什么泥,疙瘩溜球的,一點不好用!”雷鋒覺得人家說得對,于是,他脫下鞋,挽起褲腿,踏進泥水去和泥。工段領(lǐng)導(dǎo)看見,怕把他的腳凍壞,連忙取來膠靴叫他穿上??纱┥夏z靴,一踩進泥里,膠靴容易被粘住,勁沒少費,泥還是和不勻。雷鋒干脆把靴子甩掉,仍然光腳踩泥?;锇閭円舱罩卒h的樣子干,泥水冰冷刺骨,碎石亂草扎得腳生疼,他們?nèi)徊活櫍K于和出了質(zhì)量很好的泥。施工進展加快,磚墻越砌越高,可越高越不便運泥,雷鋒一邊赤腳踩泥,一邊琢磨能不能找個竅門呢?他站在泥里比比劃劃的,準也不知他想干什么。同他一起從湖南來的小葉,好奇地問道:“你比比劃劃地想干什么?”“來,幫我參謀參謀。”雷鋒從稀泥中拔出腳來,對小葉說,他想搞個吊車運泥,你看行不?說著,他把大家叫在一起,用木棍在地上畫圖樣,講解他的想法。“行,保險行。”伙伴們贊成他的想法,并立即向工段領(lǐng)尋匯報了,得到了領(lǐng)導(dǎo)的支持,當天就在修建宿舍工地上架起了“橫桿吊斗”,經(jīng)過試驗是成功的,吊泥、吊磚、吊瓦都行,大大加快了施工進度。
入冬,天氣越來越冷,早晚開始結(jié)冰。最后一棟宿舍還在打地基,急需在年前完工。偏偏這時,打地基的石頭用完了,工地附近的石頭也揀光了。等采石場運石頭來,還不知什么日子。時間不等人哪,雷鋒和青年突擊隊便到處去找石頭。這天,雷鋒和小葉發(fā)現(xiàn)離工地下遠的河溝里有不少石頭,他們找來鋼筋鉤子往上撈,撈不上來,就脫下鞋襪,挽起褲腳,踏碎冰碴膛著水去撈。深處水沒膝蓋,扎骨冰冷,他們咬著牙,堅持把石頭一塊一塊搬上岸。為了多撈些石頭,雷鋒跑回工地,把青年突擊隊的人全找來了,他們跟著雷鋒跳下去撈了一整天,打地基用的石頭問題終于解決了。雷鋒這種忘我勞動的熱情,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在建設(shè)工地上受到普遍稱贊。一天夜里刮起了大風(fēng),風(fēng)沙灌進了土房,屋里冷颼颼的,大家都沒睡著覺。挨著他睡的一位老工人,把壓腳被蓋在雷鋒身上,雷鋒把被子還給了老師傅。“南方小鬼,比不上北方人抗凍!”老師傅硬是給他蓋上了。“師傅,我什么苦都吃過……”雷鋒見大家睡不著,喃喃講起自己童年的苦難。“比比過去,想想將來,眼下有個睡覺的地方就是福啦!”雷鋒躺在床上,想到自己將要在這個荒僻的弓長嶺,和大家一起建設(shè)起一座新的焦化廠,為祖國鋼鐵工業(yè)作點貢獻,心里感到暖呼呼的。
以革命的名義,想想過去;
以革命的精神,對待現(xiàn)在;
以革命的志氣,創(chuàng)造未來。
這就是雷鋒當時寫在日記里用以鞭策自己的座右銘。
在繁忙的勞動中,雷鋒給自己規(guī)定一條,不管多么忙,每天必須擠出些時間讀書。有時晚上開會,把時間擠掉了,他寧肯少睡一會,也要堅持學(xué)習(xí)。為這事,挨著他睡的那位老師傅時常勸他:“半夜三更的看書,別把身體搞垮了。”但雷鋒一拿起書本就忘了別人的勸告。有人又從另一個角度提出意見:“你看書一看就是半宿,既浪費公家的電,又影響大家休息。”這倒引起了雷鋒重視,任何不利于集體的事他是不會做的。10月份,車間調(diào)度室已經(jīng)修好,晚上那里很靜,成了他看書學(xué)習(xí)的好地方。一天晚上,雷鋒正在調(diào)度室里看書,忽聽外面刷刷地下起雨來。住在這里的調(diào)度員十分著急他說:“工地上有6節(jié)車皮水泥還沒卸下來,遭雨一淋,就要變質(zhì),得趕快叫人搶救!”雷鋒一聽,吃了一驚,水泥是國家財產(chǎn),是工地急需的建筑材料,決不能讓它受到損失。他馬上頂雨跑回宿舍,叫上二十幾個小伙了,同時把自己的衣服、被子抱到現(xiàn)場蓋在水泥上。大家分頭去找雨布,找蘆席,抬的抬,蓋的蓋,經(jīng)過一場激戰(zhàn),終于保住了7200多袋水泥沒有受到損失。可雷鋒的衣服、被子卻連泥帶水弄了個一塌糊涂。沒過幾天,《遼陽日報》報道了雷鋒搶救水泥這件事,贊揚他舍己為公的事跡。雷鋒在弓長嶺焦化廠工地只工作了四個多月,加上在鞍鋼比工總廠的時間,總共只有一年零兩個月,他3次被評為先進生產(chǎn)者,5次被評為標兵,18次被評為紅旗手,榮獲“青年社會主義建設(shè)積極分子” 稱號。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