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爆竹行》中的春節(jié)習俗:爆竹
南朝梁人宗懔《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謂之端日,雞鳴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這段記載表明,當時所謂爆竹,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燒,竹子爆裂發(fā)出巨大響聲,以辟邪驅怪。宋代開始有了現(xiàn)代鞭炮,但是南方很多人還是燒竹子。宋代詩人范成大在《爆竹行》中則詳細描述了蘇杭的一戶人家在春節(jié)爆竹的全過程,表達了詩人新年愉悅歡暢的心情,寄托了詩人對居家平安的美好愿望:“歲朝爆竹傳自昔,吳儂政用前五日,食殘豆粥掃罷塵,截筒五尺煨以薪。節(jié)間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將仍疾走。兒童卻立避其鋒,當階擊地雷霆吼。”
(五)《甲午元旦》中的春節(jié)習俗:拜年
拜年,古時指年幼者向年長者跪拜,以及同輩之間互拜,有恭賀新年、祝福添壽之意。清代詩人孔尚任(《桃花扇》作者)在《甲午元旦》中寫道:“蕭疏白發(fā)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剪燭催干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這首《甲午元旦》寫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詩人描寫了當時的過年習俗,如圍爐守歲、飲酒宵夜、放爆竹、換桃符、聽樂曲、拜新年等。當時作者雖已66 歲,但赤誠童心在字里行間清晰可見。
(六)古代春節(jié)習俗:看戲
過去人們喜歡看戲,就像我們現(xiàn)在喜歡看電影一樣,不同節(jié)日看不同的戲,比如端午節(jié)要看《白蛇傳》《混元盒五毒全傳》,春節(jié)要看《喜朝五位》?!断渤逦弧返那楣?jié)是五位男喜神、五位女喜神,在迎新之日來到人間慶賀皇帝一家圣壽無疆,獻上一個大喜字。這些特定的時令戲也是我們了解古代春節(jié)習俗的一個重要方面。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