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生 北京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一、閨塾師的今生:明清時期的才女文化
(一)什么是閨塾師?
閨塾師是明末清初出現(xiàn)的一個名詞。明清時期是才女輩出的時期,美國學者高彥頤在《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中談到,“當這個詞(閨塾師)首次出現(xiàn)在明末清初的中國時,它指的是一個流動的女性教師階層”,這一批女性跨出自己的家門,走到社會中去,做官員、富人家子女的塾師,被稱為閨塾師。“閨”就是閨閣,“塾”是家塾,“閨塾師”也就是女兒的老師。在這一時期,一批有才華的女子,她們通過賦詩來評論文學著作,是特別興旺的才女時期,高彥頤老師把這些有著作的才女統(tǒng)稱為“閨塾師”。這些女子之間有很多的交流形式,比如書信、文學作品、賦詩結社。
那么,高彥頤老師談才女文化的材料是從哪里來的?這是一個“出口轉內(nèi)銷”的話題。因為這是源于中國學者胡文楷寫的一本叫《歷代婦女著作考》的著作。美國學者高彥頤談明清時期的才女文化,就是在一部叫做《歷代婦女著作考》的著作“出口”之后,他們來研究的。高彥頤等美國學者研究完之后,我們開始閱讀他的著作?!稓v代婦女著作考》是中國學者胡文楷對中國歷代才女的著作進行考證后寫的一部著作。1957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1985年,經(jīng)胡文楷修訂、增補后,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此書再版后先是引起美國學界的關注,繼而掀起國際漢學界一股研究中國古代女性文學的熱潮,并逐漸波及國內(nèi)。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