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全國交通路網(wǎng)圖,你能看見一條條鄉(xiāng)間小路串起各個村落,一條條寬闊大道通向四面八方,內外暢通、主次銜接、村村相連。這些“毛細血管”的暢通讓農村舊貌換新顏,迸發(fā)出新的活力,老百姓得到了切實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近日,記者深入山東、福建等地,探尋老百姓眼中的“四好農村路”。
修好路,順財路,產業(yè)提振暢心路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說了幾十年的話,如今依然不過時。
在山東省臨沂市費縣大田莊鄉(xiāng)黃土莊村,80后電商老板閔超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經營一家淘寶店,專門銷售紅薯干、土雞蛋、櫻桃等土特產,年銷售額達到200多萬元。說起10年前剛創(chuàng)業(yè)時的情景,閔超記憶猶新。
“當時村里的土路坑坑洼洼,因為銷售的土雞蛋、大櫻桃易壞怕顛簸,每次從村民手里帶到家里就破損了一半。要是遇上天氣不好,道路泥濘,收購農產品就更加困難,有時賣的還不如賠的多。”閔超說,那時,從村里到縣城的50里路中一半是土路,每次發(fā)快遞都要接近兩個小時才能到縣城,常常趕不上快遞發(fā)車時間,“10次有5次把貨耽誤了,急得我直發(fā)愁。”
“2014年后,村里的公路越修越好,徹底解決了收購難和發(fā)貨不及時的問題,山里的時令水果也能夠及時送達客戶手中,銷售額一下翻了10倍。”閔超興奮地告訴記者。隨著生意越來越紅火,如今他開設了5家子公司,1個自建電商平臺,在濟南、濟寧等地開設了O2O線下實體店,產品通過各類平臺銷往全國各地。
臨沂地處沂蒙山區(qū),地形復雜,路一直是農村發(fā)展最突出、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如今,“出行靠腳掌,運輸靠肩扛”的現(xiàn)象正逐漸改變。
“由于地處山區(qū),果樹種植是老百姓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年年豐產不豐收,是老百姓最大的心事。”費縣縣長矯曉斌站在“果園公路”邊說,路通了后,解決了水果銷售運輸難題,外地客商可以直接開著大卡車到村里收購,減少了重復上下車和倒運的環(huán)節(jié),優(yōu)質果品價格比以前平均高出了5%~10%。
修成一條公路、帶動一片產業(yè)、致富一方百姓。目前,臨沂市農村公路已超過2.5萬公里。在這里,農村面貌變化最大的是農村公路,最美的景觀是農村公路,農民滿意度最高的是農村公路,最受愛護的公共設施是農村公路。
“原先沒修路,水果都運不出去,也賣不出好價錢,一斤10塊錢都沒人要,咋能不窮?,F(xiàn)在路修得這么好,村里的環(huán)境也好了,櫻桃能賣到一斤30多塊錢,收入能不高嗎?”大田莊鄉(xiāng)村民劉敬花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受益百姓的心聲。
“企業(yè)慢慢做大了,我們想著通過電商帶動更多的家鄉(xiāng)父老發(fā)家致富。”閔超說,2015年,村里設立了電商服務站點,增加了兩條生產線,“在外打工回來的,我們提供電商培訓,幫助農戶銷售農產品。”2017年,他還與部分村的貧困戶簽訂了農產品保護價收購協(xié)議,以高于市場價0.3元到0.5元的價格收購,累計幫助貧困戶銷售各類農產品將近100萬斤,平均每戶增收1200元左右。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