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有載,唐僧師徒西天取經(jīng)途中,孫悟空曾向觀音菩薩發(fā)誓,自此一門心思甘作唐僧門徒,以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確保師父毫發(fā)無損、一路平安為己任。另一方面,唐僧也認為,能收孫悟空這樣本領高強、武藝高超的徒弟于麾下,也是“幸事一樁”。然而一旦遇到降妖除魔之事,師徒二人總是各吹各的調(diào),彼此齟齬不斷,不是唐僧埋怨悟空草菅人命、亂殺無辜,就是悟空惱怒唐僧“老眼昏花”,連妖怪也不識得。
為何已經(jīng)結(jié)成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的師徒,會屢次三番為“此人殺得或殺不得”意見相左、立場迥異呢?對此,有旁觀者一語中的:唐僧觀人的主要出發(fā)點是在“我佛慈悲”基礎上,那人的面相如何;而孫悟空識人的依據(jù),則是經(jīng)由火眼金睛研判,由表及里、入木三分之后的真相。由此“面相”與“真相”,雖然只有一字之差,細究起來,真是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尤其對于今天我們判斷黨員干部是否抱著赤子之心干事創(chuàng)業(yè),有著一定的借鑒意義。
俗話說,相由心生。按此邏輯,既然黨員姓“黨”,都是黨的人,都在黨的旗幟下成長,就應該在黨愛黨,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然而,不得不承認,慈眉善目、 一本正經(jīng)之下,濫竽充數(shù)者有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情形也不鮮見。有的黨員干部整天把為人民服務掛在嘴上,但群眾真找上門來,他們不是推三阻四“踢皮球”,就是一臉嚴肅說要“研究研究”。有的黨員干部 從“面相”上看,一件衣服“疲疲沓沓滿一年,縫縫補補又一年”,的確做到了艱苦樸素、勤儉節(jié)約,但暗地里、無人處卻是瘋狂斂財,貪得無厭,原形畢露。顯然,像唐僧那樣僅從面相上識人,很容易讓那些善于喬裝打扮、花言巧語者蒙混過關(guān),乃至“逆勢”而上、“逆襲”成功。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群眾看的是什么?自然不是面相,而是與孫悟空“英雄所見略同”的真相。以事實為依據(jù),以黨紀國法為準繩。兩把尺子同向發(fā)力,饒是你變化莫測、詭計多端,也終如白骨精一般,讓悟空打出妖怪原形。 “共產(chǎn)黨人最講認真”,體現(xiàn)到面相與真相上,就要說到做到,怎么說就怎樣做。特別是在考察領導干部的時候,唯有既看面相、更察真相,既聽其言、更觀其行,才能把真正想干能干善于干、實干敢干勤于干的黨員干部選出來、使用好;才能讓混沌度日、無所事事,胡作非為卻又想好事盡占、好處盡得的人處處碰壁,無所遁形。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