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被脫貧”、拒絕“養(yǎng)懶漢”:
確保脫貧既不降低標準,也不吊高胃口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zhàn),要保證現行標準下的脫貧質量,“既不降低標準,也不吊高胃口”,瞄準特定貧困群眾精準幫扶,向深度貧困地區(qū)聚焦發(fā)力,激發(fā)貧困人口內生動力。
如何建立更為科學的考核評估制度,確保這一目標的實現?
夏更生指出,目前脫貧的現行標準符合我們國家初級階段的國情,符合目前的發(fā)展階段。我們的脫貧標準不僅是收入標準,還有確保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并出臺了很多含金量很高的政策。避免降低標準,要防止以收入標準代替“兩不愁三保障”的標準,防止簡單地以低保兜底“一兜了之”的做法和傾向。
“而在‘吊高胃口’方面要防止三種傾向:一是要防止把義務教育有保障變成了‘上什么學都不用花錢’;二是要防止把基本醫(yī)療有保障變成了‘看什么病都不花錢’;第三個要防止把基本住房安全有保障變成了‘住大房住好房’。”夏更生強調指出。
在夏更生看來,脫貧攻堅考核評估制度的導向就是聚焦精準,這是考核的根和魂。
“當然了,各地的發(fā)展水平不一樣,我們脫貧的現行標準是黨和政府做出的承諾。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做一些‘加法’,但是不能‘吊高胃口’。有的東部比較發(fā)達的地區(qū),保障的力度稍微大一些是可以的,但是絕對不能搞成一種政策‘養(yǎng)懶漢’的導向。”他說。
統(tǒng)籌考量、聚焦精準:
提高脫貧攻堅的質量和成色
面對即將到來的2017年脫貧攻堅考核評估,各地高度關注。在考核評估中,如何既不給基層帶來過重的負擔,又避免考核覆蓋不到位的情況出現?如何拿捏好“度”至關重要。
“現在,基層因考核評估加重負擔很多是‘迎考’造成的,比如有的地方,在國家考核沒有確定抽查縣和村時,進行全面的迎考、備考。對此,國務院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已經發(fā)出通知,明確省里一年考核不能多于兩次,要整合各類考核,市縣不能開展第三方評估,除非經省級特別批準,這樣就減少了考核次數,更減少了迎檢迎考的次數。”夏更生回應。
為實現考核評估的定向精準,國務院扶貧辦表示,將在深入總結兩年考核評估工作、認真研究吸收各方面意見建議的基礎上,采取實際舉措改進完善2017年脫貧攻堅考核評估工作。
夏更生介紹,一是強化考核的統(tǒng)籌整合,將東西部扶貧協(xié)作交叉考核并入扶貧成效省際交叉考核,按照統(tǒng)一部署、統(tǒng)一組織、統(tǒng)一培訓、統(tǒng)一抽樣、統(tǒng)一評定“五統(tǒng)一”的方式,統(tǒng)籌安排,一次完成。二是注重年終考核與平時考核的結合,防止“一考定終身”。年終考核主要包括省級總結、省際交叉考核和第三方評估等。平時情況考核,由去年的11項內容,拓展到專項考核核查、部門數據、梳理平時情況等3方面18項內容。此外,在省際交叉考核和第三方評估中都增加了對脫貧人口返貧情況的考核,國務院扶貧辦還將建立問題核實機制、改進綜合分析評價方法,采取定量評價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綜合分析評價各省年度脫貧攻堅成效。
(本報記者 李慧)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