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北宋高太后(宣仁太后)
高太后(公元1032-1093年),英宗皇后,神宗生母。實際執(zhí)掌朝政9年,病死,終年62歲,葬于永裕陵(與神宗同處)。
高太后是毫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縣)人,出身尊貴,其曾祖是宋初名將高瓊,母親為北宋開國元勛曹彬的孫女,姨母是仁宗曹皇后。她4歲時被接入宮,公元1065年被英宗冊封為皇后。高太后經(jīng)歷了仁、英、神三朝中發(fā)生的仁宗立儲、英宗濮議風波和神宗熙豐變法等事,政治經(jīng)驗很豐富,她在保證哲宗繼承皇位一事上起了重大作用。元豐八年(1085年)神宗病逝,哲宗繼位,因哲宗年幼,她以太皇太后身分聽政。
高太后執(zhí)政期間,“以復祖宗法度為先務,盡行仁宗之政”,起用保守派大臣司馬光、呂公著、文彥博、范純?nèi)实?,廢除了宋神宗和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史稱“元枯更化”。又應西夏的要求,將王安石變法期間宋侵占西夏的安疆、葭蘆,浮圖、米脂四寨(今寧夏東部和陜西省北部)還給西夏。高太后以崇尚節(jié)儉,辦事公正特別是注意約束外戚和嚴守封建婦德而著名。她汲取五代時期封建倫理道德的淪喪,權(quán)臣武將跋扈橫行甚至弒上篡位的教訓,在加強中央集權(quán)的同時,特別注重宣揚儒家的封建禮教倫常觀念。社會上也形成了一種“存天理、滅人欲”的思潮,即程朱理學。
由于高太后廉潔自奉,處事公正,所以她垂簾聽政期間,朝政比較清明,她因此也被稱為女中堯舜。元祜八年(1093年)秋,高太后病死于汴京。終年62歲,謚號為宣仁圣烈皇后。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