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diào),脫貧攻堅工作要實打?qū)嵏桑磺泄ぷ鞫家鋵嵉綖樨毨罕娊鉀Q實際問題上,切實防止形式主義,不能搞花拳繡腿,不能搞繁文縟節(jié),不能做表面文章。各地落實情況如何?近期,本報推出系列報道“干部狀態(tài)新觀察·關注駐村干部”,在采訪中記者發(fā)現(xiàn),有些地方在制定扶貧政策、考核評估、督查巡查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嚴不實、面子工程、一刀切等問題。
“書記,書記,不下功夫去扶貧,只剩書書、記記,怎么能行?”中部某縣旅游局新派了駐村第一書記,縣里要檢查扶貧檔卡,為完成任務,第一書記向本單位求援??h旅游局只留一個值班人員,全單位下村突擊填表格,一切業(yè)務暫停。“填報各種表格成了扶貧工作最大負擔。”這位書記打趣說。
近日,記者在中西部一些縣采訪中發(fā)現(xiàn),很多第一書記對扶貧領域出現(xiàn)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既深惡痛絕又深感無奈。
填報材料耗時費力
“像這樣改來改去的表格,我已經(jīng)填過9套了,連貧困戶都煩了,說怎么老讓我們簽字啊”
很多第一書記反映,填報材料耗費了大量精力。扶貧檔案要求必須由第一書記親筆填寫,一式三份,均不得出錯,不得涂改。“有任何變化,三份都得改,改一項數(shù)據(jù)就得折騰好幾天。如果在小村工作,貧困戶不多,執(zhí)行起來沒問題。如果在大村扶貧,貧困戶有1000多個,光靠第一書記一個人填寫,很難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這種管理方式確實有些落后。”一位第一書記介紹,有一個貧困戶,光身份證號碼就填了幾百次。一個貧困村一年花在打印上的錢,不少于2萬元。“在扶貧中,這些表格的主要作用就是迎接檢查。”今年5月,有一個鄉(xiāng)迎接檢查團,僅打印費就花了10多萬元。
精準扶貧成了“精準填表”。不久前,有領導到某村檢查,發(fā)現(xiàn)檔卡有一處涂改,大發(fā)雷霆,“這是什么性質(zhì)的問題?脫貧檔案是進入博物館的歷史見證,你們就是這么做工作的?”對此,一位第一書記認為,扶貧工作的確要避免疏漏和失誤,但現(xiàn)在要求做到三個“零差錯”,干部們壓力很大。“要求給貧困戶算賬必須精確到幾角幾分,實話說,自己家的賬也未必能這么精細。”
“經(jīng)常有領導來檢查后,指示扶貧要怎么搞,于是鄉(xiāng)里就得在表格上再增加幾條,原來填過的表格再重新弄。”西部某省的一位第一書記說,有一次,檢查前兩天,縣扶貧辦又發(fā)下來一套全新的表格,填完再讓貧困戶簽字。“像這樣改來改去的表格,我已經(jīng)填過9套了,連貧困戶都煩了,說怎么老讓我們簽字啊!”
考核監(jiān)督流于形式
“駐村書記最大的任務是幫村里找資金、跑項目,結(jié)果我們常常被定位打卡拴在村里”
為何如此重視填表?很多干部看來,這種形式主義源于考核驗收不重實際,導致基層栽盆景。
檢查組進村,主要看工作有無痕跡,一般一看表格,二看照片,三是入戶。為了迎接檢查,有的村制作大型標識牌、宣傳牌,花費數(shù)萬元,只為了讓檢查組看著舒服。
中部某村,最近這幾個月,每天都至少有兩次驗收,省、市、縣、鄉(xiāng),各級督導組的標準和說法也不夠統(tǒng)一。為了應對檢查,一些干部只做表面文章。記者從西部某縣了解到,有的村子為了應對檢查驗收,貧困戶家里不好看就給買新的衣服被褥,再花錢把房子內(nèi)外一粉刷,檢查組入戶一看就像新的一樣,而實際問題并未解決。
此外,打卡出勤成為很多地方考核駐村干部的重要手段,“這有利于約束和監(jiān)督駐村干部,確保出勤天數(shù),但不能過于僵化,駐村書記最大的任務是幫村里找資金、跑項目,結(jié)果我們常常被定位打卡拴在村里。”一位第一書記告訴記者,特別是一些山區(qū)縣,從縣城到村里要一兩個小時車程,簽到不合格還要被通報、處分。“第一書記天天呆在村里,反而扶不了貧!”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