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同志指出,新時代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fā)展,拓展了發(fā)展中國家走向現(xiàn)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fā)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充分體現(xiàn)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存在著自我封閉、自說自話的問題,通常將它置于中國視域中考察,認為是一個單純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輸入過程,而忽視了該問題的開放性,尤其是未將其置于世界范圍內,通過相互比較、鑒別,凸顯自身優(yōu)勢和顯示其先進的魅力。
注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世界意義是世界一體化的必然要求。在今天,無論承認與否,我們已經被卷入全球化的浪潮中。世界在信息化的發(fā)展下呈現(xiàn)出一體化的態(tài)勢。習近平同志也多次強調: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其他國家的支持,同樣世界的發(fā)展也離不開中國。因此,任何國家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必須在強調本土化的同時注重國際化。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如何吸收和借鑒其他文化優(yōu)秀成果就變得尤為緊迫,亟待大家思考。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和發(fā)展也必須在關注自身問題的同時具有國際視野,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世界化和民族化的有機統(tǒng)一。
注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世界視角是構建中國話語的內在要求。一個國家的發(fā)展不僅包括經濟、軍事、科技等硬實力,還包括文化、意識形態(tài)等軟實力。伴隨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在經濟等硬實力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非凡成就,也開始在國際社會中承擔越來越重要的責任和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世界的目光也開始關注中國。但是,我們的文化軟實力明顯不足,因此,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就是當務之急。講好中國故事,絕不是固步自封,相反要以開放的姿態(tài),多維度吸收人類文明的一切成果,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只有面向世界的中國話語,才真正能夠說服人、打動人。
注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世界視角是增強理論自信的本質要求。有距離才會有觀察,有比較才能有鑒別。理論自信絕不是關起門來的盲目自大,是在相互比較中、鑒別中,對優(yōu)勢的客觀公正的認識。將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必然途徑。注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世界視角,是將中國問題放在一個更為宏觀的背景下進行思考,可以博眾家之長,可以有效回避“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困境。
如何凸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世界視野,可以從兩個方面做文章,一是把中國成功的經驗介紹到國外,二是積極吸收國外豐富的思想資源。這二者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相輔相成,不可缺少。
將中國的成功經驗介紹到國外,其核心就是要增強中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近些年,中國力量的崛起,這為把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介紹到國際舞臺打下了一個良好的物質基礎。此外,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在理論建設方面,我們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并逐漸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這也增強了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實力。可以說,近些年,中國在經濟和理論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傳播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成為可能。因此,在今后關于該問題應多著力從國際視野出發(fā),在凸顯中國氣派、中國特色的同時可以思考關于人類社會普遍面臨的重大問題,從而增強中國馬克思主義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另一個方面就是吸收和借鑒國外豐富的思想資源。時代的發(fā)展,使我們所進行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已經客觀地成為世界歷史的組成部分。正如新馬克思主義者沃勒斯坦在《現(xiàn)代世界體系》中提出“世界體系理論”,也使用了從整體或全局來探討整個世界的宏觀方法。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吸收和借鑒國外先進理論就顯得尤其必要。當然,已有很多學者注意到這一問題,并提出了一些建議,在目前的研究基礎上,新時期深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一項重要任務是拓寬研究視野,尤其是對國外馬克思主義的吸收和借鑒。自上世紀80年代,西方馬克思主義進入我國學者的視野,并逐步成為學術研究的核心問題,一直就存在著如何研究和借鑒的問題,并形成了兩種代表性觀點:一種觀點認為,西方馬克思主義本質上是與馬克思主義相對立的一股思潮,兩者在研究范式上具有不可通約性。這種觀點主要受蘇聯(lián)教科書體系的影響。隨著國內學界對教科書體系的批判,這種觀點逐漸淡化。另一種觀點認為,西方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代西方的發(fā)展,屬于馬克思主義范疇,對豐富和發(fā)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具有借鑒意義。這是當前國內學界的主流觀點。比如探索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路徑,克服現(xiàn)代化過程中的弊端,已成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重大課題。國外馬克思主義以西方文化傳統(tǒng)為背景,反思傳統(tǒng)馬克思主義和批判資本主義現(xiàn)代性弊病,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的當代意義。這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提供了重要理論思路。再比如說,當代空間理論對馬克思主義進行升級,提出“歷史—地理唯物主義”,這既體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在新的歷史時期的生命力,同時也彰顯了對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空間問題的解讀。這種解讀本身對于從更多視角研究我國馬克思主義具有借鑒意義。當然,西方馬克思主義并不是絕對的妙藥良方,也存在對馬克思主義的曲解和誤讀,我們絕對不能簡單地依靠西方的理論,更不能妄想西方學者能為我們出謀劃策。但是,并不妨礙我們從他者的角度更加清晰地理解我們的理論。通過比較研究,可以給我們帶來必要的警示,也可以彰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相對優(yōu)勢,更好地講“中國的故事”。
無論是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介紹到世界,還是吸收和借鑒國外先進理論,都需要處理好馬克思主義本土化與國際化之間的張力,既體現(xiàn)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自身的包容性和開放性以及自我豐富的必要性,又體現(xiàn)出將中國問題置于全球化背景之下加以考察的一種理論自覺。從國際視野出發(fā),在介紹、比較、借鑒中,實現(xiàn)從不同層面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豐富和發(fā)展。
(作者系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轉載請注明來源:宣講家網站,違者必究。)
宣講家網評論,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歡迎有識之士投稿或提出寶貴意見建議!
稿件一經采用,必付稿酬。謝謝!
宣講家網評論征稿郵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流群:531249826。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