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新四軍軍歌》作者為首套操譜曲
首套廣播體操創(chuàng)編出來后,還要給動作配上音樂。有人向劉以珍推薦了著名作曲家何士德,何士德曾經(jīng)譜寫過雄壯的《新四軍軍歌》,請他來譜曲自然合適不過。
但是,讓音樂和體操動作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一首好的音樂作品有自己的節(jié)奏,而且要非常連貫,但是廣播體操動作是分節(jié)的,一節(jié)和一節(jié)之間要有停頓,從配樂的角度講必須有區(qū)別,做操的人才能聽得明白。而且,給廣播體操配樂的時候,編操的人要求動作做到幾分幾秒完成,音樂到了幾分幾秒也必須有一個停頓。所以,讓體操動作和音樂完全合拍,是錄制工作中最大的難題。
以后來的第五套廣播體操為例,中央樂團的音樂家們錄音時,樂團和工作人員七八十人,愣是錄了三四個通宵才完成。
可惜,第一套廣播體操的音樂今天已經(jīng)難覓蹤影。
3 全民同做一操成盛景
1952年,毛澤東主席提出“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zhì)”的號召,得到全國人民的熱烈響應。廣大工人、戰(zhàn)士、學生和機關干部做廣播體操的人數(shù)逐步增加,這項運動也成為一項廣泛的群眾性體育活動,對增強人們的體質(zhì),提高生產(chǎn)、工作和學習效率,活躍生活,起了很大的作用。(1963年4月18日《北京日報》1版,《大家都來做第四套廣播體操》)
一位老市民回憶:當時政府機關和廠礦企業(yè)一般都有工間操,學校有課間操,軍隊也有出操制度。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從早晨6點半起,一上午就播好幾次廣播操樂曲。那時候,學校出操率接近100%,廠礦企業(yè)也有80%以上的人做操。在工人體育館和北京體育館還經(jīng)常搞廣播操比賽,人們做操的積極性非常高。
1954年3月,根據(jù)周恩來總理的建議,政務院通過了《關于在政府機關中開展工間操和其它體育運動的通知》,規(guī)定每天上下午各抽出10分鐘做廣播操,開創(chuàng)了在八小時工作時間內(nèi),有組織、有領導地集體進行體育鍛煉的先例。(1981年9月2日《北京日報》4版,《大家來做新廣播操》)
4 平均五六年推出一套新操
第一套廣播體操的推廣持續(xù)了兩年多,越來越多的做操者反映,這套操的運動量已不能滿足身體需要,紛紛要求編制新的廣播體操。
為此,中央人民政府體育運動委員會和中央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員會廣播事業(yè)局約請了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等單位及部分體育工作者,于1954年3月開始,參考上海、天津兩地的第二套廣播體操初稿,編制了第二套廣播體操。(1954年7月31日《北京日報》2版,《關于第二套廣播體操》)
用廣播傳媒手段,有組織、有領導地在全國開展做體操活動,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體育文化現(xiàn)象。我國自1951年頒布第一套廣播體操以來,至今已推出九套,平均五六年推出一套。廣播體操現(xiàn)已成為我國普及面最廣、參與人數(shù)最多、形成民族傳統(tǒng)的群眾性體育項目,并成為我國體育事業(yè)發(fā)展和全國人民體育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查閱老報紙后發(fā)現(xiàn),每推行一套新的廣播操,本報都會刊登它的圖解。1952年,郵電部還發(fā)行過一套專題郵票。1955年,這套郵票又進行了再版。(1997年11月10日《北京日報》3版,《大家來做廣播體操》)
此后,國家體委又根據(jù)不同年齡、不同工作,制定并推行了成年、少年、兒童三套體操,公布推行了適合工人做的鋼鐵工人操和紡織工人操,大大豐富了廣播體操的內(nèi)容。(1961年12月25日《北京日報》2版,《鍛煉身體貴在堅持》)
5 久違的工間操又回來啦
“文革”期間,廣播操和其它體育活動基本上停止了。“文革”以后,雖然有些恢復,但開展的面仍很小,機關職工健康狀況不夠好,患慢性病的人開始多起來。
1980年8月,市政府發(fā)出通知,批轉了市體委《關于恢復機關工間操和其它體育運動的請示》報告,要求各機關切實開展好工間操和其它體育運動,增強職工體質(zhì)。
盡管有一些單位堅持不懈地做廣播體操,但廣播體操的聲音還是越來越少,跟著做的人也越來越少,到1995年,全市做操的單位已不足20%。(1995年8月31日《北京日報》第5版,《廣播體操:愿盛景重現(xiàn)》)專家分析,這是社會變革后,工作節(jié)奏緊張;一些廠礦轉產(chǎn)、倒閉,職工下崗;各種小型運動方式分散人們注意力等多種因素造成的。
2003年,本市推出了5套工間操。此后,工間操又發(fā)展出20多種花樣,多了融合體操、舞蹈、音樂于一體的雙環(huán)操、專為女職工設計的很有時尚感的瑜伽健身操,以及專為辦公室經(jīng)常用電腦的白領設計的“座椅太極”。
按照市總工會要求,2011年全市職工參與健身活動比例應達到60%以上,國有企業(yè)參與工間或工前操活動應達到100%,機關事業(yè)單位應達到70%,工間操的開展情況成為各單位一把手的考核指標之一。(2010年8月9日《北京日報》6版,《國有企業(yè)要100%參與工間操》)
北京恢復工間操,成了外媒關注的熱點。在太廟舉行的3000名職工同做工間操的活動上,泰晤士報、英國衛(wèi)報、路透社、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等7家外媒主動要求采訪報道。臺灣和香港也有5家媒體來到現(xiàn)場。(2010年8月11日《北京日報》5版,《境外媒體關注北京恢復工間操》)
時至今日,“全民同做一操”的盛景或許不會再重現(xiàn),但只要廣播體操能提醒各單位切實重視職工的健康狀況,能喚醒更多人的健康意識和健身習慣,便是其價值所在。
文字:賈曉燕
歷史資料:京報集團圖文數(shù)據(jù)庫、新華社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