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新聞中心10月20日上午十點在梅地亞中心二樓新聞發(fā)布廳舉行記者招待會,邀請中宣部副部長孫志軍、中央文明辦專職副主任夏偉東、文化部副部長項兆倫、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張宏森介紹加強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設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以下為宣講家網為您整理的招待會摘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思想文化工作。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文藝工作、新聞輿論、網絡信息、哲學社會科學等一系列重要會議并發(fā)表了重要講話,親自謀劃、親自指導、全面布局,力度之大、措施之實、成效之顯,前所未有,推動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歷史性重大進展,開創(chuàng)了新的局面。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更加深入人心,新聞輿論傳播力影響力引導力公信力顯著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法入規(guī)、廣泛弘揚,文藝創(chuàng)作持續(xù)繁榮、加速由“高原”向“高峰”邁進的步伐,國家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為推動黨和國家事業(yè)實現歷史性變革作出了重要貢獻。
文化建設發(fā)展,我們更加注重深化改革的系統(tǒng)性、整體性、協(xié)同性,突出制度創(chuàng)新,文化領域“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基本形成。一是文化發(fā)展理念思路有重大創(chuàng)新;二是文化體制改革有重大突破;三是文化事業(yè)文化產業(yè)有重大成就;四是文化法治建設有重大成果。
總的看,十八大以來,文化事業(yè)繁榮興旺、文化產業(yè)蓬勃發(fā)展,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更加豐富、文化獲得感顯著提升,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文化自信得到彰顯。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一定會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做出新的貢獻,不斷創(chuàng)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詳細】
記者:我們發(fā)現近幾年,文化體制改革突出強調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tǒng)一,這一要求在十九大報告中再次明確。所以我們想了解一下相關的考慮以及相關的情況。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兼具教育引導和娛樂消費的雙重功能,這就決定了文化產品和服務也就具有意識形態(tài)和產品的雙重屬性。因此,絕不能把市場占有率、收視率、票房和發(fā)行量作為唯一標準,不能成為市場的“奴隸”,被市場牽著鼻子走。如何確保文化企業(yè)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兩效統(tǒng)一,確實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所面臨的重大課題。
深化文化改革注重把構建兩效統(tǒng)一的體制機制作為制度設計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和考核評價的重要標準,綜合施策,強力推進,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加強頂層設計;二是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現代企業(yè)制度;三是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四是明確文化經濟政策。【詳細】
••••• •••••••••• •••••••••• •••••••••• •••••••••• •••••••••• •••••••••• •••••••••• ••••••••••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我們黨理論創(chuàng)新的最新成果,集中體現了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規(guī)律性認識,深刻揭示了偉大目標偉大夢想一定要實現、而且一定能夠實現的根本方略。十八大以來,用這樣的理論和實踐凝魂聚力,鞏固人民共同團結奮斗的思想道德基礎,成為這五年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的主題主線。
一方面,全方位開展創(chuàng)新理論研究、教育和宣傳,幫助人們更好掌握這個強大思想武器,用以指導實現偉大目標偉大夢想的實踐。全方位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要倍加珍惜;講清楚中國夢既是國家夢、民族夢也是個人夢,每個人都有夢想成真的歷史機遇;講清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實現偉大目標偉大夢想的價值觀支撐的最大公約數,凝聚著國家、社會、個人的價值追求。
另一方面,大力加強和創(chuàng)新精神文明工作,以時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邊好人等人格化價值觀為榜樣,以文明城市、文明村鎮(zhèn)、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建設,以及誠信制度化建設、志愿服務制度化建設等為抓手和平臺,著力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yǎng),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
回顧過去的5年,我們深深感到,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團結統(tǒng)一更加鞏固,思想道德形成嶄新共識,精神風貌展現全新氣象,為實現偉大目標偉大夢想而奮斗成為全社會的最強音。【詳細】
記者: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不斷發(fā)展。請問,思想理論指導在其中發(fā)揮了怎樣的作用?
中國共產黨有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傳統(tǒng),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巨大優(yōu)勢,就是始終堅持用與時俱進的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每推進一步,理論創(chuàng)新和理論武裝也必然向前推進一步。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理論創(chuàng)新的標志性成就,是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社會主義思想。這五年來,黨和國家事業(yè)之所以不斷取得歷史性成就、發(fā)生歷史性變革,一個根本原因就在于這一創(chuàng)新理論的科學指導。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現了對時代特征、歷史趨勢和現實條件的深刻把握,體現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深刻認識,體現了對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深刻反映,也體現了對治國理政方略的深刻運用。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導我們黨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yè)、實現偉大夢想的強大思想武器,是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詳細】
••••• •••••••••• •••••••••• •••••••••• •••••••••• •••••••••• •••••••••• •••••••••• •••••••••• •••••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專門對繁榮發(fā)展社會主義文藝,推動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發(fā)展作出部署。總書記指出,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這一要求是我們做好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這里我著重跟大家分享三個方面的情況。
一、關于藝術創(chuàng)作生產。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連續(xù)實施了一系列工程。為鼓勵文藝工作者創(chuàng)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優(yōu)秀作品,我們還組織開展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主題實踐活動和大范圍集中輪訓,僅2016年就有10萬人次參加了基層采風活動。2015年和2016年,全國共推出原創(chuàng)首演劇目近2900部。
二、關于公共文化服務。近年來,我們堅持“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加快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目前全國縣級文化館有3153個,博物館、紀念館4109個,文化館3322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文化站41175個,現在已經有三分之二的村有了文化中心,所有社區(qū)都有了文化活動室,到現在,覆蓋城鄉(xiāng)的國家、省、市、縣、鄉(xiāng)、村(社區(qū))六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已經基本建成。
三、關于文化遺產保護。近年來,我國文物保護力度進一步加大,尤其是加強了長城、大運河、大遺址和革命文物的保護。文物資源逐步“活”起來,優(yōu)秀展覽越來越多,文創(chuàng)產品日益豐富,文物出境展覽已成為人文交流的重要名片。【詳細】
記者:請問項部長,您剛才在介紹中提到,近年來我國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持續(xù)加大了投入,您也介紹到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基本建成,而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也提出了要實現城鄉(xiāng)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化。但是我們在采訪中發(fā)現,在中西部地區(qū)和一些農村,能夠享受到這種文化服務的還比較少,一些文化設施維護得也不是特別好。請您介紹一下,在未來解決短板、打通最后一公里方面,文化部門有什么新的“藥方”?
您剛才講到了“均等化”和“短板”,這些都是我們在公共文化建設中非常關注的點。我們談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有三個關鍵詞:基本、標準化、均等化,就是立足基本國情,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著眼點都是補短板、促平衡。
打通最后一公里,也是我們近年來公共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這方面,我們現在正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來著力解決這個問題。具體措施概括起來說,我們把它概括成“四個有”。有什么呢?有標準、有網絡、有內容、有人才。【詳細】
••••• •••••••••• •••••••••• •••••••••• •••••••••• •••••••••• •••••••••• •••••••••• •••••••••• •••••
在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之際,很高興有機會與中外媒體記者共聚一堂,就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yè)改革發(fā)展情況進行交流。前天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對過去五年思想文化建設取得的重大成就作了精辟的總結和肯定,令人備受鼓舞、倍感振奮。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新聞出版廣電行業(yè)按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全面部署要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深化改革、加快發(fā)展,整個行業(yè)呈現出欣欣向榮的良好局面,事業(yè)規(guī)模、產業(yè)實力和服務大局能力顯著提升,我國正在從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大國向強國邁進。具體是建設形成了四個體系。
一是形成具有較強傳播力影響力的現代傳媒體系;二是形成規(guī)模龐大的內容制作生產體系;三是建成覆蓋廣泛的現代傳輸發(fā)行覆蓋體系;四是培育了結構完善的產業(yè)體系。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黨的十九大的部署,以新時代的新要求,進行新創(chuàng)造、實現新發(fā)展,不斷提高服務大局、服務人民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的傳播力和創(chuàng)造力,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出積極的努力和應有的貢獻。【詳細】
記者:請問張部長,您剛才提到中國正在從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的大國向強國穩(wěn)步邁進。中國在這方面采取了什么樣的措施以達到這樣的目標?
近年來,我們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總體布局,扎實推進改革發(fā)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大國向強國邁進已經具備了堅實的思想、物質和技術基礎,在工作中,重點在三個方面發(fā)力:
第一,抓改革,釋放發(fā)展活力。我們深化放管服改革,十八大以來,總局取消和下放了22項行政審批事項,取消了13項中央指定由地方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和全部的非行政審批事項、中介服務事項,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得到了進一步釋放。
第二,抓融合,推動轉型升級。我們加快傳統(tǒng)媒體與新興媒體的深度融合、一體發(fā)展,打造新型的、現代的主流媒體。中央三臺和北京、上海、浙江、江蘇、湖南等省臺,在媒體融合平臺建設上取得了積極成效,進一步增強了媒體的傳播力、號召力、影響力、公信力。
第三,抓精品,攀登創(chuàng)作高峰。我們大力實施精品戰(zhàn)略,鼓勵精品、鼓勵原創(chuàng)。我們長期動態(tài)地在電影、電視劇、動畫片、紀錄片、網絡內容產品五個領域實施五個一百部重點作品的規(guī)劃。通過規(guī)劃的實施,提前策劃選題,配置資源,提供政策扶持,保證重點作品成為優(yōu)秀作品。【詳細】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