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 劉仙的六位親人在洪災中喪生,她主動提出把老人和災難中幸存的親戚接到自己身邊照料。從此有了一個特殊的大家庭:上有年邁的公公婆婆和母親,下有年幼的兒子、姐姐的兒子和丈夫大哥的女兒。她不惜勞苦地擔當起了這個家庭守護者的角色,平凡的生活中,充滿了感人至深的親情故事。2017年5月,劉仙榮登“中國好人榜”。
2004年,劉仙的姐夫因為觸犯法律被判刑,姐夫和姐姐的孩子年僅4歲,姐姐為了生計不得不外出工作,看到孩子無人照顧,劉仙義無反顧地把孩子抱了回來,與母親一起撫養(yǎng)。后來姐姐去了外地生活,孩子就一直跟她生活在一起。
如果沒有2011年6月望謨縣那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劉仙的生活該是另一番模樣。
1.洪災吞噬6位親人 她用愛重塑大家庭
“端午節(jié)本該是團聚的日子,沒想到……”抱著4個月大的小兒子,劉仙嘆著氣,平靜地回憶那場刻骨銘心的悲劇。2011年,劉仙一家回丈夫老家過端午節(jié)。晚上十點半左右,突然暴雨如注,雨越下越大,一家人決定到隔壁親戚家暫避一下,正往外走時,房屋被泥石流沖塌了,丈夫的哥哥、妹妹、侄子以及舅舅家祖孫三代,都被埋在房屋下,無一人生還。而劉仙和其他親人,因為躲避及時,逃過一劫。
劉仙(左一)“大雜燴”家庭合影。來源:望謨縣文明辦
面對至親的離去,劉仙的公公一夜之間白了頭,視力本就不好的婆婆,整日以淚洗面,視力逐漸衰退。為了照顧兩位老人和幸存下來的孩子,劉仙主動提出把他們接到縣城和自己住。加上劉仙丈夫的大哥過世后,留下的年僅10歲的侄女。從此,這個上有年邁公公、婆婆以及母親,下有自己年幼的兒子、姐姐的兒子和丈夫大哥女兒的“大雜燴”家庭就形成了。
2.贍養(yǎng)長輩無怨言 她用心治好公公頑疾
由于丈夫常年在外務工,照顧大家庭的重擔就落在了劉仙一個人的肩上。
三位老人住在一起難免會有磕磕碰碰,但劉仙總能找到辦法處理好老人們的各種問題。公公有冠心病,時常發(fā)作;婆婆有腰椎、頸椎、風濕痛,還有高度近視,出門上街都需要人牽著;母親則患有偏頭痛,經(jīng)常耳鳴……“每年,我跑醫(yī)院的次數(shù)多得我自己都記不清了,有時候一個月要跑四五趟,這個老人剛出院,另一個又進醫(yī)院了。”劉仙無奈地說。
劉仙為老人整理床被。來源:望謨縣文明辦
2015年的6月,劉仙的公公患了尿結石,發(fā)作的時候疼痛難忍,還不停地嘔吐。她急忙把公公送到醫(yī)院檢查,因老人有冠心病病史,無法實施麻醉手術,只能住院輸液治療。一個多月里,劉仙只能一邊工作,一邊照顧住院的公公。經(jīng)過劉仙悉心照顧和醫(yī)院的治療,公公的病情得到很好控制,至今沒再復發(fā)。
3.為孩子健康成長 她注重教育立家風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劉仙說,為了能讓孩子們有一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她不惜花重金送外甥和侄女到興義的私立學校讀書。“兩個孩子很爭氣,也很聽話。”劉仙欣慰地告訴記者,如今,外甥和侄女都考上了安龍一中。
劉仙在輔導兒子復習功課。來源:望謨縣文明辦
除了關注孩子的學習,劉仙還注重對兩個孩子的思想教育,經(jīng)常和孩子談心。“這兩個孩子從小就沒有爸爸媽媽,我就必須多關心他們,讓他們的身心能健康成長。”劉仙說。
因為要照顧外甥和侄女,大兒子基本上是劉仙的母親幫忙接送照顧,“三個娃娃的感情很好,不過有時候我兒子有點‘吃醋’,說我沒有時間陪他玩。”劉仙無奈地笑了笑,“不過他也慢慢懂事,現(xiàn)在和哥哥姐姐的關系更親密了。”
贍養(yǎng)長輩、照顧孩子,雖讓劉仙疲勞不堪,但她依然樂觀積極,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就在今年二月,劉仙迎來了自己的第二個孩子,“大雜燴家庭”又多了一員。
“我們家里的人員構成有點復雜,但大家很團結,逢年過節(jié)坐在一起很溫馨,雖然要照顧這個大家庭很辛苦,但是看到一家人和和睦睦的,心里很滿足。”抱著小兒子,劉仙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供稿:貴州省文明辦 作者:貴州文明網(wǎng) 薛冠群)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