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至28日期間,微信用戶在登錄時,微信啟動頁背景中的地球圖片出現變化,圖片角度由非洲大陸上空視角變成了中國上空視角。這張圖片由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wèi)星“風云四號”拍攝而成,是6年來微信啟動頁首次發(fā)生變化。不要小瞧這一張圖,它背后,飽含著我國科研人員15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和責任擔當,印證著中國崛起的勢不可擋和中國道路的無可挑剔。
知之不難,而行之不易。“這輩子能夠啃下這塊讓美國、歐洲都知難而退的硬骨頭,值了!”首席科學家華建文的一句話,既道出了成功的喜悅,也透出攻關的艱難。十幾年前,中科院院士匡定波力排眾議,提出發(fā)展干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要為大氣做“超級CT”。這項技術難度之大、費用之高,以至于美國和歐洲在堅持了一段時間之后,要么直接放棄,要么大幅調整研制計劃。
大事難事看擔當。堅持搞下去還是中途放棄?中國科研人員選擇了前者,不僅如此,還把目標定得更大更高。探測儀“切片數”達到1000,是國際公認的衡量探測質量的分水嶺。“我們非但要做,而且把目標定在了1500層。”正是憑借這種敢于“啃硬骨頭”的韌勁和攻堅克難的擔當精神,中國探測儀技術獨領世界風騷,開始提供全球獨家數據,國際氣象界也逐漸看“中國臉色”。15年時間,5400多個漫長孤獨、希望與失望交替的日夜,科研人員用堅守履行著使命,用擔當詮釋著忠誠,用奉獻實現著價值。
“風云四號”衛(wèi)星的成功只是中國科技進步、中國崛起的一個縮影。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借鑒外部先進經驗,又獨立自主“摸著石頭過河”,科技發(fā)展取得長足進步,一些關鍵技術打破國外壟斷,甚至在世界范圍內也遙遙領先。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堅持以創(chuàng)新為引領,加大科技研發(fā)投入,優(yōu)化科技創(chuàng)新環(huán)境,一大批高精尖技術獨占鰲頭,讓西方國家望塵莫及。“天眼”探空、“蛟龍”入海、C919亮翅、高鐵飛馳、北斗織網……中國向科技強國邁進的每一步都鏗鏘有力。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改革開放近40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新中國成立近70年的不斷探索中走出來的,更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堅實的現實基礎。我們由一窮二白的落后國家,發(fā)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由被動接受列強要求,到積極主動發(fā)聲,成為世界秩序的維護者、世界規(guī)則的制定者、世界治理的參與者,這些成就的取得,無不證明我們選擇的道路是正確的,我們堅持的制度是正確的,我們秉持的理論是正確的。眼下,社會上充斥著歷史虛無主義的陰霾,惡意攻擊中國體制、中國制度、中國道路,肆意扭曲歷史、妄自菲薄、抹殺成績。這些別有用心的言論,掀不起大風大浪,這些別有用心之人,在飛速發(fā)展的中國面前,會碰得頭破血流。
當前,我國正處于改革的大潮之中,機遇如雨后春筍,但矛盾和問題也層出不窮。作為“中國號”巨輪的掌舵者,廣大黨員干部要不斷強化責任擔當意識,勇挑改革“千斤擔”,敢啃發(fā)展“硬骨頭”,以攻堅克難的毅力推進各項工作。要不斷增強道路自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貫徹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堅決同各種錯誤思潮做斗爭,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力量。
本文鏈接:http://416w.cn/2017/0928/967509.shtml(轉載請保留)
(作者單位:山東梁山縣委組織部)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僅供參考?!?/p>
本文系宣講家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
網友之家欄目投稿郵箱為:jst71ztz@126.com,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歡迎加入網友之家QQ交流群209961124,大學生交流群: 522415122。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