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那么,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有何重大影響?
許耀桐: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社會主義代表著人類進步的趨勢和發(fā)展的方向,社會主義思想從提出到現在的歷史進程,先后經歷了空想社會主義產生和發(fā)展,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列寧領導十月革命勝利并實踐社會主義,蘇聯(lián)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的探索和實踐,我們黨作出進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創(chuàng)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應該說,在如此波瀾壯闊的六大發(fā)展階段中,始終貫穿著怎樣創(chuàng)建和治理一個全新的社會主義國家與社會的重大問題。
縱觀500年來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歷史可以看到,在創(chuàng)建了全新的社會主義國家與社會之后,怎樣治理好這樣的國家與社會是一個在實踐中尚未解決的重大課題。這是因為馬克思、恩格斯有許多關于未來社會的科學預測,但是他們并沒有經歷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更沒有遇到后來的社會主義國家所面臨的全局性、大范圍、長時期的矛盾和問題。后來,列寧雖然締造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但畢竟過早地辭世,還沒有來得及深入探索、認真總結,尋找出有效的方略。斯大林時期形成的蘇聯(lián)模式的做法,給社會主義造成了不良影響,帶來了嚴重后果。今天,我們在分析蘇聯(lián)失敗的教訓時應清晰地認識到,正是由于沒有很好地解決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問題,并且在這個問題上犯了嚴重錯誤,才導致了蘇聯(lián)共產黨的政權垮臺、制度破滅、國家覆亡。
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執(zhí)政后,也遇到了如何治理社會主義國家與社會的問題,在缺乏經驗的情況下曾在一段時間里照搬了蘇聯(lián)模式,但很快發(fā)現不適合中國國情。1956年,毛澤東針對照搬照抄蘇聯(lián)模式產生的弊端,明確提出要以蘇為鑒,努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新路,并開始了艱辛的探索。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開始以全新的視角思考國家治理問題。進入21世紀后,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社會結構的變化、價值取向和社會矛盾的復雜多樣,需要在進一步的改革和發(fā)展中創(chuàng)新治理國家和社會的新的體制機制,以便有效地治理國家。為此,2002年召開的黨的十六大形成了“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認識,正式確立了治理的理念。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堅持黨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提高黨科學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依法執(zhí)政水平,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到了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更是多處采用“治理”的概念,并且在治國理政的意義上進一步提出“堅持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更加注重發(fā)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等等。直至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毫無疑義,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形成和展開是社會主義事業(yè)和國家與社會發(fā)展的前途命運賦予當代中國共產黨的重要使命,是對長期以來困擾我們的“什么是社會主義國家治理現代化、怎樣治理社會主義國家”重大問題的回答和破解。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已經成功解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fā)展,怎樣發(fā)展”的重大問題,現在歷史又掀開了新的一頁,要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推進民主政治發(fā)展。中國共產黨致力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為國家與社會的發(fā)展開辟了一條嶄新道路,這是對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和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的深刻探索,它必將在人類社會的發(fā)展、社會主義的發(fā)展和黨的發(fā)展的歷史上留下深遠的影響。
記者:其實,當今時代無論東方國家還是西方國家,都非常重視國家治理,但是由于各個國家的領導力量不同,其過程和結果也必然存在很大差別。那么相比較而言,中國國家治理體系有何突出特點?
許耀桐: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都說明,中國共產黨是國家的領導力量,黨的領導是國家治理的核心。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國家治理體系的最大特點,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根本保證。按照政黨的理論,在當代中國政治體系中,中國共產黨作為政黨具有政黨的一般屬性和功能,但同時和其他政黨相比又有著顯著的不同。
其一,中國共產黨是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政黨。共產黨不同于一切剝削階級性質的政黨,過去的一切運動,包括資產階級政黨在內領導的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而共產黨領導的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共產黨從來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而是以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的利益。
其二,中國共產黨是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最高目標的政黨。共產黨也不同于一般的工人政黨,它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利益的理論體現,是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思想概括,在實踐方面,共產黨人是各國工人政黨中最堅決的、始終起推動作用的部分;在理論方面,他們勝過其余無產階級群眾的地方在于他們了解無產階級運動的條件、進程和一般結果。
其三,中國共產黨是以武裝斗爭奪取政權的革命黨。西方國家政黨是以和平的方式即選舉的方式取得政權,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實行專制統(tǒng)治,中國共產黨只能以暴力的方式奪取政權。
其四,中國共產黨是具有堅強組織和嚴密紀律的政黨。和一般政黨的組織紀律較松弛渙散、黨員來去自由不同,共產黨以民主集中制作為自己根本的組織原則。入黨需要符合黨員的基本條件,具有優(yōu)秀的質量和高度的思想覺悟、堅韌不拔的革命毅力和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由此全黨組成了一支先進的戰(zhàn)斗部隊,使黨具有強大的戰(zhàn)斗力。中國共產黨還具備了善于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夠培養(yǎng)和造就一支優(yōu)秀的干部隊伍,重視和深入群眾開展思想宣傳、組織群眾和依靠群眾做好一切工作等一系列的優(yōu)點、特點。正是中國共產黨的這些特性,決定了中國共產黨具備了成為國家治理核心的資質、資格。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