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中午,病房的門被輕輕推開,站在門口的是父親和妹妹。他們是來“拉后腿”的。
父親說:“你在天上飛了14年,我們?yōu)槟銚牧?4年!你在空中第一次遇險,你媽幾天沒吃飯;這次遇險,你媽差點也住院……老爸求你一件事,趁這次受傷,咱們不飛了!”
妹妹央求道:“哥,飛艦載機太危險了,這一次你就聽爸媽的吧!”
曹先建深情地對父親和妹妹說:“我是一名軍人,在國家需要的時刻,如果我當了逃兵,將一輩子都直不起腰來!”
三天推心置腹的交談,老人終于理解了兒子:“既然你鐵心要飛,就一心一意去飛吧,全家支持你!”
兩次手術(shù)很成功。經(jīng)過嚴格的身體檢查和心理測試,醫(yī)學鑒定組專家一致同意曹先建歸隊參加訓練。
海鷹復歸???。當曹先建鉆入日夜思念的殲-15駕駛艙時,禁不住熱淚盈眶。
為了把住院耽擱的訓練補回來,曹先建與時間展開了賽跑。陸基模擬著艦,他已練得得心應手,卻依然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為了突破一些技術(shù)難題,他把所有的節(jié)假日都放棄了。
今年初夏的一天——這一天距離身負重傷419天,距離第二次手術(shù)出院復飛僅僅70天,曹先建駕駛“空中飛鯊”,參加海軍新一批艦載戰(zhàn)斗機飛行員首次著艦飛行。
繞艦一轉(zhuǎn)彎,二轉(zhuǎn)彎,放下起落架,放下艉鉤……曹先建駕駛戰(zhàn)機,對著甲板跑道,以近乎完美的軌跡,穩(wěn)穩(wěn)地停在飛行甲板上。
“好樣的!”著艦指揮官戴明盟給他打了個滿分。
飛跑上前的戰(zhàn)友們將曹先建團團圍住,擁抱,合影。
我一直關注著戴明盟、張超、曹先建……
一個民族要復興,一個國家要強大,就必須有人為之付出犧牲。革命軍人的犧牲精神,既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道德力量,它唱響了彪炳千秋的忠誠之歌!
前仆后繼,是這支軍隊永遠的精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