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甘過苦日子、善過好日子的艱苦作風中來
原“鋼八連”連長何東明告訴記者,艱苦奮斗是“鋼八連”的魂,是連隊引以為豪的“傳家寶”。過去,連隊住的是草棚山洞,吃的是野菜海草,喝的是咸澀的苦水,官兵從不言苦,不喊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正是當年連隊生活的真實寫照。
圖中雕塑生動再現(xiàn)了上世紀五十年代初,連隊進駐橫琴島之初,自力更生,努力改善駐防與生活條件的場景。新華網記者 黃河攝
在連隊營區(qū),記者看到了一個簡易的柴火灶。何東明告訴記者,這是連隊的寶貝之一,叫做“傳家灶”。當年在連隊坑道建設時期,由于炊事班離坑道施工地點有很遠,很多戰(zhàn)士們常常吃冷菜冷飯。于是,炊事班班長就在坑道建設場地搭起了這個柴火灶,解決了戰(zhàn)士們的吃飯問題。“雖然如今這個灶已經不再使用,但卻成了連隊官兵學習艱苦奮斗、互助互愛傳統(tǒng)的寶貴教材。”何東明說。
圖為“鋼八連”進行優(yōu)良傳統(tǒng)教育的“活教材”——“傳家灶”。新華網記者 黃河攝
如今,“鋼八連”官兵依然堅持引入山水洗菜洗澡、種樹澆花,官兵人人會縫補、個個會理發(fā)。雖然早已用汗水送走了條件艱苦的日子,但官兵們收獲的卻是艱苦樸素、不懈奮斗的精神。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