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發(fā)生在朝陽的一個飯店里。那是1998年夏天的一個中午,閆群第一次以主排手的身份執(zhí)行排爆任務。待民警疏散完吃飯的顧客后,閆群穿上防爆服,獨自走進餐館。“防爆服很厚,一上身,壓抑感、緊張感就出來了。在防爆服里聽著自己的呼吸聲,有點兒悲壯。臉上在流汗,腿上在流汗,腳上在流汗,身上每個毛孔都在出汗……但是手一點兒都不能抖。”他說,最終爆炸裝置被成功拆除,脫下防爆服的時候,里面已經(jīng)被汗水濕透了。
這是北京首例BB機爆炸裝置,通過信號尋呼實施引爆,極度危險。閆群說,當他剪斷炸藥和BB機之間連線的瞬間,整個人癱倒在地上,一動不能動。“現(xiàn)在已經(jīng)好多了,之后的26次手動拆除,我再也沒緊張成這個樣子。”
閆群訓練中間小憩時與隊友談心,交流在排爆實戰(zhàn)中如何進行心理調(diào)適,緩解心理壓力。圖片來源:首都文明辦
第二次是2000年,發(fā)生在北京一家洗浴中心的更衣間里,這次是閆群距離死亡最近的一次。“那個爆炸物就在更衣室的柜子里,計時器已經(jīng)停了,柜子里空間不夠,沒法拆,我就把它挪到地上,結(jié)果就在我拿工具的時候,計時器突然又開始走了。”
他清楚地記得,那個更衣柜的編號是“108號”,更衣柜里的一個鬧鐘下綁著個圓盒子,定時器的表針已經(jīng)被剪掉,但能看到它定下響鈴的時間是5點。而鬧鐘開始走的時候,已經(jīng)是4點53分了,距離爆炸的時間不到7分鐘。
按照操作規(guī)程,這時候包括排爆警察在內(nèi),所有人都得緊急撤離。可是閆群說:“這個炸藥量,要是爆炸了,影響太大了。我非拆了它不可。”
憑借過硬的技術(shù),這枚炸彈最終還是被成功拆除了。當炸彈拆除之后,閆群看了一眼鬧鐘,指針清晰地指向4點57分,他距離“死亡”的時間,只有3分鐘!
連閆群自己都覺得:“這次確實有點像電影里演的了,好在還沒到‘最后一秒’的程度。”
作為一名排爆警,每次面對爆炸物,生死都是一線之隔。閆群在直面“死神”的挑戰(zhàn)中,最險的一次距離死亡僅僅3分鐘。圖片來源:首都文明辦
200多次現(xiàn)場排爆、27次直接手工拆除可疑爆炸物……他一次次面對死亡的威脅,又一次次化解危難于無形。21年直面“死神”的挑戰(zhàn),閆群從來沒有退縮過。他說:“犯罪分子一次次給我們出題,排爆特警就一次次地完成答卷,我們工作的性質(zhì)決定了我們不能出錯,必須每次都考一百分。”
從一個普通警察到排爆業(yè)務骨干,再到全國排爆行業(yè)的一名優(yōu)秀教官,閆群早已是排爆隊的元老級人物,第一代主排手。“他用半年多時間,完成了別人需要將近兩年的培訓,成為主排手平均需要6年,他只用了3年。”北京市公安局反恐怖和特警總隊政治處羅開華說。
閆群曾經(jīng)200多次現(xiàn)場排爆,27次直接手工拆除可疑爆炸物。圖為閆群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成功拆除裝置。圖片來源:首都文明辦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