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青在工作中。
王昊男攝
規(guī)模較大非公企業(yè)450余家,10個黨務工作者,夠用嗎?團隊成員平均年齡不到32歲,卻要管很多不小的“閑事”,能行嗎?
“再高的樓,我們有手有腳跑得動;再難的事,我們?nèi)娜馔皼_。”初見韓青,是在北京的一個雨天,她正在位于豐臺區(qū)時代風帆大廈地下一層的辦公室整理資料。扎著馬尾辮的她看上去更像剛畢業(yè)的大學生,讓人很難與時代風帆樓宇黨委專職副書記聯(lián)系在一起。“在我看來,黨建工作本就應該充滿活力、朝氣蓬勃,就應該是青春態(tài)。”
萬事開頭難。一個人沒有同事,連辦公地點都沒有,這就是2009年韓青剛被派到時代風帆樓宇黨建工作站時面臨的情況。
“沒聽說過你,有證件嗎?”“我們是企業(yè),你這個工作跟我們沒關(guān)系。”在剛開始的日子里,韓青也遇到過冷言冷語。“要用真誠和耐心得到企業(yè)的認可,用黨組織的凝聚力讓他們和工作站成為一家人。” 不服輸?shù)乃瑥臎]想過退縮。
“支部是一點點建起來的。”挨家挨戶摸情況,逐層逐屋地毯式“掃樓”,這家公司經(jīng)營有困難要幫,那幾個外地來京的黨員群眾孩子上學要管。憑著那股年輕人不服輸?shù)臎_勁和全心全意服務的韌勁,韓青硬是打開了工作局面。
經(jīng)過8年的發(fā)展,如今的工作站已經(jīng)升格成了黨委,下轄6個工作站,3個黨總支,35個黨支部,在冊黨員301名。韓青也不再是“一個人的戰(zhàn)斗”,她有了9名同樣朝氣蓬勃的“戰(zhàn)友”。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