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局里調(diào)我去西外交通大隊當警長時,同事都特同情地對我說:你可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鞘莻€燙手山芋。
有什么搞不定?我這人挺倔,心想不就是有個“動批”嘛,能吃了我不成?
到崗第一天,我就發(fā)現(xiàn)自己太天真。西外南路,讓我第一次親眼見識到什么叫亂成一鍋粥。這條路在北京并不出名,但在這段僅僅幾百米的道路兩側(cè),就是北方最大最有名的服裝批發(fā)市場。
亂到什么程度?警車開到西外南路西口,只能停車熄火兒,得“腿兒著”進去。隨意停放的大小車輛,大包小裹的批發(fā)商,熙熙攘攘的人流,還有連成串兒的小吃攤,叫賣聲、攬客聲、鳴笛聲混合奏響,非法攬客的“黑摩的”趕不走、打不絕,拉著外地進貨商的大巴車就在路邊,一停好幾個小時……我的頭一下就大了,感覺血壓蹭蹭往上升。
但再難管也得管呀!從那時起,我和“動批”之間的“戰(zhàn)爭”就打響了。
黑車黑摩的無縫不鉆,我們就打“游擊戰(zhàn)”。行動時間、埋伏點位不固定,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隔三差五就抓一次。但這些人真賊,竟然用上電臺通風報信,一輛車落網(wǎng),其他人都聞風而逃。逃跑時更是橫沖直撞,我們怕誤傷市民,不敢玩命兒追。我的同事還在攔截中被劃傷過。
拼不過速度,只好拼人力!姑且叫“人頭戰(zhàn)”吧。繞著“動批”一圈,我們派出隊里三分之一的警力,嚴防死守。但“動批”每天進出車實在太多了,早晚加班、披星戴月的,還是顧此失彼。更何況,還有很多其他工作要做,疏堵、處理事故……有時還得緊急調(diào)回在家倒休的同事。
我越來越意識到,“動批”的問題,治標不治本的辦法是起不到作用的。批發(fā)市場在,交通需求就在,而過度的需求是這塊區(qū)域所承載不了的。
局面出現(xiàn)轉(zhuǎn)機是在北京啟動功能疏解后,和北京核心功能明顯不符的“動批”在2015年加快了外遷轉(zhuǎn)型的腳步。攤位少了,客流小了,進出車輛自然也隨之減少了。我們又推出一系列管理措施:增設(shè)違法抓拍探頭,清理“黑摩的”,凈化非機動車道,禁止大巴車進入西外南路……措施終于見效,贏了這場持久戰(zhàn),我們松了口氣!
現(xiàn)在“動批”堵點的帽子摘了。尤其是今年隨著“拆墻打洞”的治理,周邊胡同里的交通環(huán)境也變好了,我發(fā)自內(nèi)心地高興。作為一名一線交警,我也為能見證這樣的歷史進程而自豪!下一步,我和同事們會繼續(xù)努力,守住勝利成果。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