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鐵坑村村委會決定出資整修一批基礎設施,這條土路就在規(guī)劃之中。但在當時,許多村民并不理解修路的意義,對修路持消極態(tài)度,整修道路的計劃眼看就要因此而擱淺。張金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主動站出來到每個持懷疑態(tài)度的村民家里解釋、勸說。在張金省耐心地勸說下,村民們終于達成了一致的看法,公路建設這才順利開工。2012年,一條三百多米長的新路竣工通車,原來寬度只有1.6米的道路被擴寬到4.5米,大大方便了村民們的生活、生產(chǎn)和出行。
為了說服鄉(xiāng)親們修路,張金省(右)挨家挨戶做工作,圖為張金省在道路施工現(xiàn)場。圖片來源:貴州省文明辦
2012年,鐵坑村開始發(fā)展村集體經(jīng)濟綠色蔬菜。由于發(fā)展村集體經(jīng)濟占用了過多的人力資源,導致村辦的一座磚廠經(jīng)營處于停滯狀態(tài),這個原來的錢袋子如今變成了發(fā)展的包袱。看著好好的磚廠被閑置,張金省感到十分可惜,于是他主動找到村委會請求承包磚廠。接手磚廠后,張金省對用磚需求進行了市場調(diào)研,籌資擴大了磚廠規(guī)模,積極想辦法打開磚廠銷路。在張金省的不斷努力下,磚廠規(guī)模越辦越大,銷路也越來越廣。不僅為村里解決了一部分就業(yè)問題,還給村財政帶來了可觀的經(jīng)濟效益。
張金省承包了村里“停擺”的磚場,為村里帶來了一定的經(jīng)濟效益,圖為張金省在磚場巡查。圖片來源:貴州省文明辦
2014年,一次偶然機會,張金省受邀參加穩(wěn)坪鎮(zhèn)一所小學的家長會。他看到學校的條件非常艱苦,學生們文化活動的服裝、道具奇缺,有的孩子甚至連基本的學習用品都沒有。張金省十分痛心,他說:“沒有基本的學習用品,孩子們可怎么學習?。?rdquo;于是他當場找到了校長,資助了2000元用于為孩子們購買相關文具和服裝。
張金省(中)慷慨解囊,捐錢給村里的孩子們購買文具,圖為張金省和孩子們在一起。圖片來源:貴州省文明辦
鐵坑村的一名初一學生小琳不幸患上白血病,雖四處尋醫(yī),但病情依然沒有好轉(zhuǎn),還欠了大筆外債,家庭十分困難。張金省知道后,第一時間為小琳送去了500元愛心資助金,鼓勵小琳要樂觀面對病情,積極就醫(yī)。他還聯(lián)合村支兩委,號召社會力量為其募捐,幫助其度過難關。村里的貧困學生小玲考上了重點高中,但由于家庭貧困,學費成了大問題。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張金省專門為小玲送去了一筆可觀的助學金?! ?/p>
張金省經(jīng)常資助困難學生,村里的學生都視張金省為親人,圖為張金省在與孩子們一起聊天。圖片來源:貴州省文明辦
張金省的熱心腸還不止于此。2015年,鐵坑村決定開展文藝匯演活動,遇上了資金困難,張金省二活沒說就贊助了2000元活動經(jīng)費,使村里的文藝匯演辦得有聲有色。2016年,鐵坑村決定連片種植花椒,村民們普遍積極性不高,張金省配合村委會干部一家一家地去做思想工作,終于成功幫助村里完成了800畝的花椒種植計劃。張金省說:“我之所以主動去做這些事情,是因為我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我會繼續(xù)為村民們做實事,幫助家鄉(xiāng)改變自己的面貌。”
(稿件文字來源:貴州省文明辦 作者:多彩貴州網(wǎng)記者 薛冠群)
編輯點評
張金省不是村干部,卻時時關心村里的事,主動參與到村務活動中。他憑借自己在群眾中的威信,為鐵坑村發(fā)展謀路子、想門路。他幫忙搞宣傳、帶頭做群眾工作,為的就是搞好家鄉(xiāng)發(fā)展。從張金省所做的那一件件實事中,從鐵坑村日新月異的面貌中,我們看到了他身上蘊藏的珍貴品格。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