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茗堂全集》,湯顯祖撰別集,共四十四卷,包括文集、賦集、詩集、尺牘等。
《紫釵記》《邯鄲記》《南柯記》《還魂記》(《牡丹亭》)合為《玉茗堂四種傳奇》,即“臨川四夢”。
湯顯祖紀念館內湯顯祖塑像
湯顯祖(1550-1616)是明代最杰出的戲劇家、文學家,甚至可以作為中國文化的一面光彩奪目的旗幟,堪比英國的莎士比亞。
湯顯祖從事戲劇寫作,從他青壯年時期寫的《紫簫記》(34出,未完成),到老年的《邯鄲記》(30出),前后跨度有20多年。他最著名的劇作是“臨川四夢”(又稱“玉茗四夢”),按寫作的時間,分別為《紫釵記》(53出)、《牡丹亭》(55出)、《南柯記》(44出)、《邯鄲記》四部長篇劇作。這四本戲,在晚明時期已經(jīng)膾炙人口,逐漸成為戲劇文學的經(jīng)典,而且在戲曲舞臺上歷演不衰,一直活躍到今天。特別是其中的《牡丹亭》,被中國多個劇種移植,以不同的演出形式得以呈現(xiàn),風行大江南北,家喻戶曉,影響巨大。相較于他的戲劇著作,湯顯祖文學創(chuàng)作的整體歷程,時間要長得多,若從他出版的第一本詩集《紅泉逸草》所載的第一首詩《亂后》(1561年)算起,到他臨終前的《訣世語七首》與《忽忽吟》(1616年),時間跨度達55年之久。因此,我們紀念湯顯祖,要記得他不僅是劇作家——翻開《玉茗堂全集》即可知,他是個著作等身的大詩人,并且熟悉各類文體,寫了許多出類拔萃的精彩作品,包括賦、序、碑、記、制藝等等。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