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是其一,還有一個例子也能說明玄宗缺乏氣度。
薛令之在東宮當太子李亨侍講的時候,由于宮里飯菜十分粗劣,再加上李林甫的排擠,心中十分郁悶,于是在墻壁上留下一首詩:“朝日上團團,照見先生盤。盤中何所有?苜蓿長闌干。飯澀匙難綰,羹稀箸易寬。只可謀朝夕,何由度歲寒?”
巧的是玄宗恰好來到東宮,看到了薛令之的詩,心里又是老大不高興,于是在邊上題詩道:“啄木嘴距長,鳳凰毛羽短。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這不但是下逐客令,既然你嫌棄宮里的伙食,何必還留在這里呢?還諷刺薛令之嘴長毛短無才。果然,薛令之看到后,立刻知趣地卷鋪蓋走人。
薛令之的遭遇,令很多人為他鳴不平,但天子龍顏之怒,旁人又有何辦法呢?玄宗死后,太子李亨繼位,是為肅宗。他命人去請老師回宮重用,可薛令之已經(jīng)去世了!無獨有偶,臣子發(fā)牢騷的事,在宋高宗時代也曾發(fā)生過,其他不說,至少在這點上,宋高宗比唐玄宗來的大氣,通人情。
據(jù)南宋周密《武林外事》記載。有一天,宋高宗御舟游西湖,經(jīng)過斷橋,看見橋旁有一小酒肆,頗為雅潔,于是乘興落座,抬頭看見邊上的屏風上有一首《風入松》的詞,高宗注目良久,頗為贊賞,便問是何人所作,經(jīng)人告知,是太學生俞國寶醉后之作。其詞云:
一春長費買花錢,日日醉湖邊。玉驄慣識西泠路,驕嘶過,沽酒樓前。紅杏香中歌舞,綠楊影里秋千。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