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稔飯是清明食俗,而清明食俗也不能不提到畬家的“烏稔飯”,因為閩東是畬族聚居地。
烏稔飯又名烏米飯,每年三月初三,畬族人家家戶戶煮“烏稔飯”,并饋贈漢族的親戚朋友,久而久之,當(dāng)?shù)氐臐h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時食“烏稔飯”的習(xí)俗。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一俟雨停,提籃挑擔(dān)祭祖掃墓的人就多了起來。閩、臺兩省祭祖掃墓的期限,從清明到谷雨,各縣(市)有所不同。而閩東的寧德、周寧、壽寧等地祭祖墳,多是全族出動,近則由族里設(shè)宴宗祠,聚族飲宴。一時舉族上下,男女老幼皆到,也算是閩東別具一格的大團圓。清明時節(jié),閩東各地?zé)o論城鄉(xiāng),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據(jù)說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飯”可以終年不長疥瘡。也有在三月三,煮泥鰍面祭祖送人習(xí)俗。而且在這段時間里,在閩東許多城鄉(xiāng)中還可以吃到一種富有閩東特色的食品,那就是春菊和金櫻子花拌到磨好的米漿里,烙熟為時令小吃,這種小吃頗富鄉(xiāng)野風(fēng)味。
特別是柘榮縣民間,每年都須用“烏稔飯”祭祀,可見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民族和睦相處的大家庭。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