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的休假制度
元代,原來“旬休”制度得以保留,但各類公共假日急劇減少,原來的“黃金周”一律被縮減到兩天,或者只放一天假。盤算下來,全年公共假日加上旬休,只有52天。
統(tǒng)治者對假期的嚴(yán)苛最終也“作”到自己頭上,來自馬背、生性自由的蒙古官員難以適應(yīng)十天一假,倒促元世祖最終定每月的三天假延長為五天,每月初一、初八、十五、二十三、乙亥日休假。美中不足的是,這幾天休假,不得殺生,“食肉”吃貨們受到極大限制。
送走了蒙古王朝,萬萬想不到,明代假期更加少得可憐。明代將大部分的傳統(tǒng)假期都取消,只有元旦、冬至、元宵三節(jié)休假,元宵放十天,元旦放五天,冬至放三天。雖然一算,公共假日好歹也長達18天,但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假期多集中在冬季,以往春夏秋冬都有假的格局被完全打破。
讓官員更加欲哭無淚的是,例行假日由漢代的五日一休,唐代的十日一休,調(diào)整為一月一休。古籍描述明代官員的辦公日常為:“每日侵晨于上畫卯,至暮畫酉”、“戴星而出,戴星而入”。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