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猛藥起沉疴,廉政治頑疾
新一屆黨中央瞄準黨員多方“體檢”查擺“病灶”。
一方面,為了進一步正面倡導、重在立德,樹立黨員和黨員領導干部能夠看得見、夠得著的高標準。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發(fā)了《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樹立了道德高線,強調要把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永遠排在首要位置,通過嚴肅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帶動其他紀律嚴起來。
與此前實施的《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不同,新準則將適用范圍擴大到全體黨員。同時,對黨員領導干部的自律規(guī)范,不再限于“廉潔從政”,而是擴展到“廉潔用權”“廉潔修身”“廉潔齊家”等方面。
另一方面,圍繞黨紀戒尺要求,同樣是在2015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稐l例》開列“負面清單”,重在立規(guī),劃出了黨組織和黨員不可觸碰的硬杠杠,樹立了紀律底線。除了把之前的條例規(guī)定的10類違紀行為整合修訂為違反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等6類外,特別突出了問題導向,增加了拉幫結派、對抗組織審查、搞無原則一團和氣、非組織活動、不如實向組織說明問題、不如實報告?zhèn)€人有關事項等違紀條款。這兩個黨規(guī)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準則》內容更傾向于理想信念和黨員領導干部自律層面的一種內化的道德標準,《條例》恰恰是理想信念外化的表現(xiàn)。兩者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制度支撐和實踐載體。回答了“全面,覆蓋到何種程度”,“從嚴,嚴格到什么份上”等問題,彰顯了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決心,釋放了越往后執(zhí)紀越嚴的信號。
2.強化黨內問責,責任與擔當不是一句口號
當前黨內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矛盾和問題,其中突出的一條就是使命意識弱化、擔當精神缺失。有的領導干部只想要權力、不愿擔責任,組織委以重任時當仁不讓,但干工作卻不擔當不負責,出了問題就溜肩膀、推脫責任;有的搞好人主義、一團和氣,對管轄范圍內領導干部出現(xiàn)的嚴重問題心知肚明,卻就是不批評不報告,等干部被審查了還說“感到很驚訝”,或者馬后炮地說“早就發(fā)現(xiàn)有問題”,不自覺反省、不主動擔責,甚至連一句自我批評都沒有。有權力無責任是管黨治黨之大忌。
“有權就有責,權責要對等。”“出了問題,就要追究責任。決不允許出現(xiàn)底下問題成串、為官麻木不仁的現(xiàn)象!”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突出強調了干部問責問題。對于建立問責機制的問題,中央多次次強調發(fā)聲。
(1)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黨委負主體責任,紀委負監(jiān)督責任,制定實施切實可行的責任追究制度。
(2)2014年1月,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三次全會工作報告強調,加大問責工作力度,健全責任分解、檢查監(jiān)督、倒查追究的完整鏈條,有錯必糾,有責必問。
(3)2014年10月,十八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完善糾錯問責機制,健全責令公開道歉、停職檢查、引咎辭職、責令辭職、罷免等問責方式和程序。
(4)2016年6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這部問責條例覆蓋了各級黨組織,意味著問責不能只對下級,包括中央部委黨組、省區(qū)市黨委也要把自己擺進去。這體現(xiàn)了全面從嚴治黨要細化落實責任、層層傳導壓力的鮮明態(tài)度。同時,突出強調問責重點是主要負責人,突出了“關鍵少數”,特別是一把手這個“關鍵少數中的關鍵少數”,更成為了問責的重中之重。
除了通過頂層設計來推進責任機制完善外,在具體領域的領導干部問責也在扎實推進。2015年8月,中辦、國辦印發(fā)《黨政領導干部生態(tài)環(huán)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首次對追究黨政領導干部生態(tài)環(huán)境損害責任作出制度性安排。
在國有企業(yè)管理方面,2017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國有企業(yè)違規(guī)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制度的意見》,完善了國有資產監(jiān)管、落實國有資本保值增值責任、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重要制度安排。
“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正如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同志在《人民日報》發(fā)表署名文章中指出的,制度的生命在于執(zhí)行,執(zhí)行制度關鍵在人。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