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
黨內政治文化自我們黨誕生之日起就客觀存在,并發(fā)揮著積極作用。我們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因地制宜地孕育形成了各個時期的黨內政治文化,如長征文化、邊區(qū)文化、土改文化、抗戰(zhàn)文化等等,從黨的領袖到廣大文藝工作者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反映當時黨內政治文化的優(yōu)秀代表作品,如毛澤東的《改造我們的學習》《反對黨八股》《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劉少奇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丁玲的《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一顆未出膛的槍彈》和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集體創(chuàng)作的《白毛女》等代表作品,影響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反映了我們黨為人民服務的崇高思想境界,為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代表了當時中國進步方向的新文化運動催生了五四運動,正是在五四運動的先進文化大潮中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兩年后,中國共產黨誕生了,這并非歷史的巧合,而是先進文化孕育先進政黨、先進政黨代表先進文化的必然結果。
延安整風運動滌蕩了過去歷史環(huán)境中滋長的黨內不良文化,形成了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民主集中制、嚴明黨的紀律等黨內政治生活基本規(guī)范,為黨的七大勝利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為毛澤東思想的確立進行了文化鋪墊,為黨內政治文化的前進提供了成功典范。主觀主義的學風、宗派主義的黨風、黨八股的文風存在的真實根源,無不是腐朽文化的遺毒。因此,更進一步說,延安整風的實質是在黨內對腐朽落后文化的一次全面整肅,是五四新文化運動23年后中國共產黨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一次揚棄和升華。體現延安整風成果的《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有4處專題論述和肯定了文化及文化工作者的作用、地位和價值。由此可見,早在延安整風時期,中國共產黨對文化在政黨建設中的作用、地位就有了較高的認識。延安整風是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里程碑。
真理標準大討論激活了黨內先進政治文化。1977年8月黨的十一大前后,鄧小平、陳云等一大批老同志帶頭宣傳黨的實事求是的作風,開始了黨在思想上、理論上規(guī)模巨大的撥亂反正工作。1978年5月10日,中央黨?!独碚搫討B(tài)》首先刊登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層浪,一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在全國開展,為隨后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了思想文化上的準備。
改革開放使黨內先進政治文化煥發(fā)生機。1980年的《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通過:反對思想僵化,反對一切從本本出發(fā),以及反對一些錯誤觀點和錯誤思潮,對鞏固保障黨內先進文化生發(fā)意義重大。1983年中共中央發(fā)出《關于加強黨員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體黨員必須做到:明確黨的性質、地位和作用,明確黨的指導思想,明確黨的最終目標和現階段的總任務,明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明確黨風問題是關系執(zhí)政黨生死存亡的大問題……“十個明確”規(guī)定了黨內先進政治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國家取得的偉大成就均以彰顯黨內先進政治文化為先導。
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新高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披荊斬棘、勵精圖治,以作風建設為開局,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不斷完善黨內法規(guī)制度體系,著力營造良好政治生態(tài),使黨內政治文化的內涵不斷拓展升華,良好政治生態(tài)的土壤不斷厚培?;仡欉@幾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狠抓全面從嚴治黨,為中國共產黨培育建設先進黨內文化交出了圓滿答卷,也對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做出了重大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一是管好“關鍵少數”。用八項規(guī)定打造合格的中央政治局,以上率下解決黨內腐敗問題。二是清理腐敗。“打虎拍蠅”反“四風”,肅清腐敗存量遏制增量,重塑清正黨風。三是重拾武器。習近平總書記帶頭參加河北省委、蘭考縣委民主生活會,為更好開展中國共產黨黨內政治生活創(chuàng)造了“四個前所未有”,即從總書記到中央政治局常委參加下一級黨委班子民主生活會,這一行為前所未有;用四個半天時間進行專題民主生活會,這樣力度前所未有;民主生活會上相互批評的意見公之于眾,這種方式前所未有;會議在全黨上下產生的極大示范效應,這樣的成果前所未有。確立了中國共產黨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新坐標。不少老同志認為,民主生活會再現了延安時期黨內生活的本真,是對延安精神的真正回歸。四是織密制度籠子。修訂制定《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guī)制定條例》《中國共產黨黨內監(jiān)督條例》等55部黨內法規(guī),邁開制度治黨的堅實步伐。五是匯聚最大共識。習近平總書記用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向黨內外國內外敞開胸懷,求中華民族利益的最大公約數。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