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親緣獲獎
尼爾斯·玻爾和他的兒子分別獲得1922年和1925年的物理獎;湯姆遜和他的兒子分別獲得1906年和1937年的物理獎;布拉格父子共同獲得1915年物理獎;居里夫婦獲得了1903年的物理獎,1911年居里夫人再次獲得化學獎,他們的女兒、女婿又分享了1935年的化學獎;馮·歐勒父子倆分別獲得1929年的化學獎和1970年的生理學、醫(yī)學獎。
名師出高徒
湯姆遜的學生中出了8位諾貝爾獲獎者;盧瑟福的學生中出了12位;玻爾手下有8位;費米手下有6位。在獲獎者中,還有師生延續(xù)、五代相傳的情況:1909年化學獎榮獲者奧斯特瓦爾德培養(yǎng)的學生能斯特獲得了1920年的化學獎;能斯特的學生密立根1923年獲物理獎;密立根的學生安德遜1936年獲物理獎;安德遜的學生格拉塞爾1960年獲物理獎。再如,獲1953年生理學、醫(yī)學獎的克雷布斯是1931年獲獎者瓦博格的學生;瓦博格又曾跟隨1902年獲化學獎的費希爾學習,費希爾的老師是1905年才獲化學獎的馮·拜耶爾。
獲獎者的搖籃
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的卡文迪實驗室先后培養(yǎng)了26位獲獎者,在這里工作過的玻爾組織領導的哥本哈根理論物理研究所至少造就了八位獲獎者;美國的貝爾電話實驗室至少也培養(yǎng)了七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