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對話】
主持人
本報記者 賈宇
嘉 賓
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 韓震
教育部高等學校
社會科學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 王炳林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秦宣
編者按
意識形態(tài)是最核心的政治資源,意識形態(tài)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說,“如果從觀念上來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識形式的解體足以使整個時代覆滅”,足可見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高校是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前沿陣地,在靈魂涵養(yǎng)、價值滋養(yǎng)中,昭示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因此,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tài)領域指導地位的重要性,怎么強調都不過分。新的時代語境下,尋找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打開”方式,高校管理者和理論教育工作者既要在思想上虔誠而執(zhí)著、至信而深厚,又要直面大環(huán)境、抓住新問題、想出好辦法。為此,我們特約請三位專家,圍繞這一話題展開討論。
1、“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能積極作為不能被動應對”
主持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意識形態(tài)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發(fā)表重要講話,言之諄諄,情之切切,充分表明中央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視,也體現(xiàn)出加強和改進高校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緊迫性。應該說,時代發(fā)展到今天,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tài)領域指導地位,其意義并沒有衰減,反而更加突顯。怎樣力避馬克思主義在高校虛浮不實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需要在哪些環(huán)節(jié)進行重點加強和推進?
韓震:當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即將成真之際,我們對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然而,我們需要的人才應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應該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高度的認同感,對中華文化有高度的自覺和自信。這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能積極作為不能被動應對,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只能前進不能停滯。要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理論自身的科學性,與時俱進的時代性,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實踐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成功的理論基礎和保證,反過來也確證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高校要抓住這個時機,提升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認同感。要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是有價值的存在。價值是分層次的,價值引領是更有意義生活的保證。要堅持不懈促進高校和諧穩(wěn)定。為高校發(fā)展和立德樹人提供必要的條件。要堅持不懈培養(yǎng)優(yōu)良校風和學風。解決思想問題不能靠命令,也不可能靠說教,更有效的方法只能靠校風和學風的熏陶。
王炳林:要把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貫穿到高校的基本職能中。高校具有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等重要職能。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可以為他們的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茖W研究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不是代替具體科學研究,而是要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得出合乎規(guī)律的認識。要堅持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開展各種學術思想和學術流派切磋交流。同樣,在服務社會、推進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進程中,也要堅持正確導向,使馬克思主義指導落到實處。要加強和改善黨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加強高校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創(chuàng)新體制機制,改進工作方式,切實解決基層黨建層層遞減、越往下聲音越小的問題。要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加強全體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同心同德,形成合力,使廣大教師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
秦宣:我認為,重點需要抓好以下環(huán)節(jié):思想認識要提高。做好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加強高校意識形態(tài)陣地建設,是一項戰(zhàn)略工程、固本工程、鑄魂工程,事關黨對高校的領導,事關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后繼有人。為此,我們必須提高思想認識,改變忽視、輕視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狀況。頂層設計要搞好。高校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戰(zhàn)略工程、固本工程、鑄魂工程,也是系統(tǒng)工程。要通過頂層設計對如何加強科學研究、學科建設、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如何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如何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組織與管理,進行規(guī)劃、設計。具體工作要做實。再重要的文件,再好的規(guī)劃設計,如果只是寫在紙上,貼在墻上,說在嘴上,而不抓落實,都等于白費??傊?,做好高校意識形態(tài)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形成合力,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主持人:高校與社會其他機構和行業(yè)相比,有自己的鮮明特點,它是具有較高思維能力和知識水平的學術思想空間,崇尚理性、長于思辨。如何根據(jù)高校特點,從學理角度講清講透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價值、實踐價值,以及與其他思想流派和學說的比較優(yōu)勢,從而真正在學生中產生共鳴?
韓震:既然高校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場地,師生是最具獨立思考精神和批判意識的群體,那么,我們就應該彰顯馬克思主義的批判力。馬克思主義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是革命的批判的辯證法。批判性思維是馬克思主義的特色和優(yōu)勢。在這里,一方面“要解決真懂真信的問題”。如果我們不是真懂真信,就不可能真正用馬克思主義占領高校陣地。只要我們認識到,正是發(fā)展和堅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我們才取得了改革開放和事業(yè)發(fā)展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們就能夠堅定不移地相信這個理論體系、堅持這個理論體系、發(fā)展這個理論體系。另一方面,讓馬克思主義真正在學生中產生共鳴,就要落實到怎么用上來。馬克思說過,以往的一切哲學都是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造世界。馬克思主義的學術研究不是學者手中把玩的古董,而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只有學生學了之后,覺得對他們成長、學習、提高思想水平、工作能力有幫助,他們才能真正信、真正懂。
王炳林:高校是孕育思想、傳播理論的地方。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最早就是在高校知識分子、青年學生中進行的。從學理角度講清講透馬克思主義,既需要進行文本研究,更需要從歷史、實踐和多種比較中去揭示其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從歷史視角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具有歷史必然性。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到多國的探索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探索,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從實踐層面講,馬克思主義指導我們找到了革命、建設、改革的正確道路,使中國出現(xiàn)欣欣向榮的新局面。從國際比較來說,在全方位開放和信息化時代,學生遇到國內問題,就會習慣性地問國外是怎么樣的。我們可以從蘇聯(lián)東歐的劇變、中東北非的戰(zhàn)亂以及一些西方國家的政治亂局中汲取教訓,幫助學生在國際比較中堅定信心,全面客觀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傊?,要緊密結合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特別是緊密結合大學生關心的重大理論問題和現(xiàn)實問題來講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這樣才能引起學生思想共鳴。
秦宣:我想,主要應做到以下幾點:加強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的文本研究,深入挖掘蘊藏其中的基本原理和科學方法,消除對馬克思主義的曲解與誤讀。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邏輯的研究,從整體上研究馬克思主義,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加強對馬克思主義歷史邏輯的研究,了解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的歷史進程,揭示其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歷史作用。加強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為主線,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為主題,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為重點,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基本經(jīng)驗。加強馬克思主義國際對話。一方面,我們要采取“引進來”的方式,充分吸收和借鑒國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積極成果;另一方面,我們要“走出去”,通過對話,積極宣傳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使之在世界范圍內產生更大影響。大膽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發(fā)展21世紀的中國馬克思主義。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fā)展,深入研究和回答重大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不斷把黨帶領人民創(chuàng)造的成功經(jīng)驗上升為理論,賦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鮮明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