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高僧弘一大師曾說:“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著名作家賈平凹也曾說過:會活的人,或者說取得成功的人,其實懂得了兩個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關于舍得,佛家認為:舍就是得,得就是舍,如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樣;
道家認為:舍就是無為,得就是有為,即所謂“無為而無不為”;儒家認為:舍惡以得仁,
舍欲而得圣;而在現(xiàn)代人眼里,“舍”就是放下,“得”就是成果。所以,舍與得雖是反義,卻是一物的兩面,相伴相生,相輔相成。
古人說:“相由心生,煩惱皆自添,若為舍不得,又怎尋快樂?”為利所擾,舍不得而憂;為情所困,舍不得而痛。然而,世間很多人因為貪欲迷心,只想“得”,而忘記了前面的“舍”。只想得、不想舍的人,結果可能是失去一切。要知道,以舍為得,得從舍處求,方是智慧處世之道!樹舍燦爛夏花,得華實秋果;鳴蟬舍棄外殼,得自由高歌;壁虎臨危棄尾,得生命保全;雄蜘蛛舍命求愛,得繁衍生息;溪流舍棄自我,得以匯人江海;風凰舍其生命,得以涅梁重生。人舍墨守成規(guī),得別具一格;舍人云亦云,得獨辟溪徑……可見,小舍,只會小得;大舍,才能大得;難舍能舍,方能難得能得。一個人的成就越大,其所要舍棄的也就越多。所以說,舍是一門學問,得是一種本事,沒有悟性的人舍不下,沒有能力的人得不到。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