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前夕,我再次參觀了人民藝術家、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的紀念館。仗著居住京城近水樓臺,這已是我第三次來此參觀了。重要的是崇敬、向往、學習。每次都有不同的視角,不同的發(fā)現(xiàn),不同的觀感。
首次參觀隨絡繹不絕的人群進入,印象中迎門有個大金魚缸,這是老舍先生寫作休息時的喜好。紀念館有會客室、臥室、工作室、展覽室、書房等,從不同角度展示著老舍先生的作品、書信、書法或與中外友人的照片等。
第二次參觀時,直接進展室。映入眼簾的是馮玉祥對老舍人品的評價:“老舍先生到武漢,提只提箱赴國難,妻子兒女全不顧,赴湯蹈火為抗戰(zhàn)!老舍先生不顧家,提個小箱子攆中華,滿腔熱血有如此,全民團結(jié)筆生花!”巴金對老舍《茶館》評價:“我又看了一次《茶館》的演出,太好了!這是真實的生活。短短兩三個鐘頭里,我重溫了五十年的舊夢。”曹禺對老舍作品評價:“他的作品有些是永垂不朽的,他作品中的‘幽默’是今天中國任何作家所沒有的。他的一生著作在群眾心中,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是有地位的。”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