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張川村許堡社,有兩位年近古稀的雙胞胎兄弟許志強、許志剛。他們以“樂居山野村中舍,閑來作畫與根雕。四十九年如一日,種樹種詩種遠方”的意趣,“赤手空拳”打造了黃土荒原上的青山綠海,也找到了自己甘于奉獻一生的星辰大海。當代年輕干部應當學習兩位老人如何在“眼前的茍且”中看得見“詩和遠方”。
培養(yǎng)高雅的藝術修養(yǎng),就能看得見“詩和遠方”。許志強、許志剛兩位老人雖身居山野村舍,穿著粗衣麻布、吃著粗茶淡飯,但他們卻過得很“文藝”:喜歡種樹、種花、根雕、畫畫,盡是田園野趣,“意氣殊高潔”。蘇東坡曾道“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藝術修養(yǎng)體現(xiàn)個人教養(yǎng)和做人涵養(yǎng),它貫穿于整個人生旅程。高雅的藝術修養(yǎng)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向上向善的道德品格、抵制庸俗低俗的不正之風,更是年輕干部的謀事之基、成事之道和成長之鑰。清人張潮在其《幽夢影》一文中寫道:“閑則能讀書,閑則能游名山,閑則能交益友,天下之樂,莫大于是。”縱觀貪腐落馬的官員中,無不是迷戀著奢靡腐化的生活,追求著低級趣味的嗜好,導致深陷泥淖、晚節(jié)不保。有用190平米的大宅專門存放奢侈品的“LV女王”江潤黎;有請“高人”念咒畫符求保佑的邊飛;有多次到境外豪賭的賴德榮。如果一味地縱容這些目無法紀、奢靡享樂的貪官妄為,勢必害人害己、誤黨誤國。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覺遠離低級趣味,自覺抵制歪風邪氣。”年輕干部更要堅決遠離不正之風、追求高雅志趣,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就能看得見“詩和遠方”。 許志強、許志剛老人年輕時便立志:“要用樹根把這片山上的黃土‘串’住! ”于是這兩位“當代愚公”用49年的堅守,一棵樹、一棵樹地種出了一片“隴上江南”,造福了鄉(xiāng)親、福澤了后人。“遠方”是心靈深處最遠大的理想,而遠大的理想從來都是與祖國和人民的需要緊密相連的。新中國成立以來,無數(shù)有志青年高舉“把青春獻給祖國”的旗幟,自愿到條件最艱苦、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yè)、實現(xiàn)理想。從墾荒戍邊的北大荒知青,到支援新農村建設的大學生村官,他們是實現(xiàn)偉大復興“中國夢”延綿不斷的力量源泉。但我們也看到,少數(shù)年輕干部圖清閑、圖安逸,自暴自棄、得過且過,大事干不了、小事干不好,甚至繼續(xù)沿襲了“一杯茶、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刷微博、看微信、逛逛淘寶聊聊天”的“懶政”行為,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權威,貽誤了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良機。蘭考縣原縣委書記焦裕祿為了改變蘭考貧困落后的面貌,以戰(zhàn)天斗地、愚公移山的精神戰(zhàn)風沙、治鹽堿,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習近平總書記曾寫下“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來表達對焦裕祿同志的崇高敬意。“少年自有凌云志,讀書豈為稻粱謀”,年輕干部作為黨和人民事業(yè)的接班人,務必要有大情懷、大格局、大作為。
保持豁達的處世態(tài)度,就能看得見“詩和遠方”。“一生可以像樹一樣自然而然地活,能一直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兩位老人以與世無爭的生活態(tài)度,活出了悠然自得的人生樂趣。年輕干部千萬不要過于計較一時得失、一事成敗、一職高低,要擺正心態(tài),放寬胸襟。對待付出要不計回報、處之淡然;對待升遷要寵辱不驚、處之泰然。年輕干部是基層各條戰(zhàn)線的主力軍,往往承擔著眾多繁重瑣碎的工作,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豁達之心,真干、苦干、實干。有的年輕干部受封建“官本位”思想毒害,過分追求功名利祿,過分在乎個人得失,把精力浪費在搞關系、建人脈、跑門路上,權力觀發(fā)生嚴重扭曲和變形。1923年,孫中山在嶺南大學視察時,曾勉勵年輕學子“立志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新中國誕生之際,董必武在給家鄉(xiāng)侄子回信時寫道:“在共產黨里做行政工作并不是做官。”他在給朱德60歲誕辰時寫下賀詩,稱贊朱老總“半生戎馬為人民,甘為民仆恥為官”,而這也是董必武自己始終奉行的行為準則。年輕干部要把眼光放遠些,把得失看輕些,少一些怨氣、躁氣、怒氣,真正干出一番事業(yè),造福一方百姓。
“歲月不染純凈的心境,喧鬧難移風雅的詩心。”任滄海橫流,年輕干部當始終保持心中日月常新、芬芳永駐,不落塵俗、不染塵埃。以“生于土地,安于土地”的情懷,“腳量”民生之短,心存“詩和遠方”。
(作者單位:江蘇省泗陽縣委組織部)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僅供參考?!?/p>
本文系宣講家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
網友之家欄目投稿郵箱為:jst71ztz@126.com,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歡迎加入網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學生交流群: 522415122。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