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在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時,為了豐富學習內(nèi)容和形式,就決定舉辦黨員“兩學一做”知識競賽。為了讓參賽者“更好地”在知識競賽中“得高分”、“拿名次”、“抱獎牌”,該地活動組織者就對黨章黨規(guī)、對系列講話“大卸八塊”“挑挑揀揀”,編發(fā)了“兩學一做”競賽知識精選手冊,參賽黨員為了“提高成績”“獲得名次”,奉之為“寶典”。
開展知識競賽是“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一種方式,但絕不是目的。僅僅為了“得高分”、“拿名次”、“得獎牌”去學習,往往就會偏重于那些考試的熱點內(nèi)容,要么學的“一知半解”,要么學個“一招半式”。對于黨章黨規(guī)、系列講話的其他內(nèi)容不自覺地就會“冷處理”。鄭板橋曾言:“不奮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來窘隘而已。”這種為了“得高分”、“拿名次”、“得獎牌”的學習就是“速效”學習的一種,這種學習輕會導致“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甚至還會落入“小和尚念經(jīng)有口無心”的窠臼。長遠來看,也會陷入“窘隘”的境地。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若是不能深刻、全面、系統(tǒng)地去領(lǐng)會黨章黨規(guī)、系列講話看,學習教育的效果一定會大打折扣,甚至失去了學習教育的根本意義。這樣片面地、零碎地、肢解地學習即便是得了高分、拿了優(yōu)秀、得了獎牌,充其量就是一種“填鴨式”的“應(yīng)試”學習,絕非真正意義上的學習教育。
現(xiàn)實中,個別地方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搞成了活動,標語漫天、資料成山、展板成群,表面看起來熱熱鬧鬧、轟轟烈烈,其實都把時間、精力花在了“面子”上,卻將解決問題等“里子”拋之腦后,出現(xiàn)了為了“學”而學,“學”“做”“兩張皮”、“一陣風”、“一刀切”、“水過地皮濕”等現(xiàn)象,不僅浪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對于解決問題起不到絲毫促進作用。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是黨中央著眼于加強黨的思想政治建設(shè)的一項重大部署,是喚醒黨員黨的意識、鍛造合格黨員、建設(shè)堅強黨組織的有力抓手。中央明確要求,“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基礎(chǔ)在學,關(guān)鍵在做。因此,學黨章黨規(guī)、學系列講話就是要堅持原原本本學原文、讀原著、悟原理,決不能淺嘗輒止、斷章取義、挑肥揀瘦。只有通過全面、深入、系統(tǒng)的學習,才能進一步強化黨的意識,堅定理想信念。知行合一是“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取得預期成效的關(guān)鍵,只有真正將黨章黨規(guī)、系列講話學到心里、刻在腦中,將學到的知識用到了解決好本地區(qū)本部門存在的問題上,才算是真的學到位了。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立場,僅供參考。】
本文系宣講家網(wǎng)獨家稿件,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網(wǎng)友之家欄目投稿郵箱為:jst71ztz@126.com,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歡迎加入網(wǎng)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學生交流群: 522415122。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