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鋒 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
(未經(jīng)許可,不得復制、印刷、出版,違者負知識產(chǎn)權法律責任)
戰(zhàn)國時期趙國多名將,其中之一是趙奢。趙奢在秦趙閼與之戰(zhàn)中大放異彩。公元前270年,秦國攻趙,包圍了趙國的重鎮(zhèn)閼與(今山西和順)。趙王召見廉頗問道:“可以去援救嗎?”回答說:“道路遠,而且又艱險又狹窄,很難援救。”又召見樂乘問這件事,樂乘的回答和廉頗的話一樣。又召見趙奢來問,趙奢回答說:“道遠地險路狹,就譬如兩只老鼠在洞里爭斗,哪個勇猛哪個得勝。”趙王便派趙奢領兵,去救援閼與,大敗秦軍,閼與之圍遂解,趙奢由此獲封馬服君,其職位與廉頗、藺相如相同。
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盡管如此,趙奢和夫人均對兒子有自知之明,認為他僅會記書本,并無實踐。認為趙括不能擔任趙軍主將,否則,只會品嘗失敗的苦痛。常言說,老子英雄兒好漢,但這句話用在趙括身上,似乎失靈了。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將白起進攻韓國,占領了野王(今河南沁陽)。截斷了上黨郡(治所在今山西長治)和韓國本土之間的聯(lián)系,上黨形勢危急,韓國國君已作出了放棄上黨的決定,令上黨太守馮亭率眾投降。但上黨太守馮亭不愿意投降秦國,他作出了一個決定,打發(fā)使者帶著上黨十七城邑地圖去獻給了趙國。
趙孝成王(趙惠文王的兒子)聞訊,大喜過望,認為縱使發(fā)百萬大軍,鏖戰(zhàn)一年,也未必能拔一城,今天無端增加十七邑,是天大的好事,于是派軍隊接收了上黨,并封馮亭為華陵君。然而,趙孝成王得到的這份諾大的蛋糕,卻成了燙手的山芋,它是“長平之禍”的導火索。秦國對趙國的這一行為,恨之入骨,于是派大將王龁(音hé)圍住上黨。秦趙國長平鏖戰(zhàn)的大幕徐徐拉開。
趙孝成王聽到消息,連忙派廉頗率領二十多萬大軍去救上黨。他們才到長平(今山西高平縣西北),上黨已經(jīng)被秦軍攻占了。
王龁還想向長平進攻。廉頗連忙守住陣地,叫兵士們修筑堡壘,深挖壕溝,跟遠來的秦軍對峙,準備作長期抵抗的打算。
王龁幾次三番向趙軍挑戰(zhàn),廉頗說什么也不跟他們交戰(zhàn)。王龁想不出什么法子,只好派人回報秦昭襄王,說:“廉頗是個富有經(jīng)驗的老將,不輕易出來交戰(zhàn)。我軍老遠到這兒,長期下去,就怕糧草接濟不上,怎么好呢?”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