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作為人的基本理性,不是與生俱來的,但人們習得道德理念的方式,不同于學習其他知識,它需要“見諸行動”的道德示范,需要先進道德群體的典范支撐。僅僅進行倫理教育或傳授道德知識,很難讓人將道德觀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當今中國社會,哪些群體是發(fā)揮示范引領作用的先進道德群體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三個,一是廣大黨員干部群體,二是知識分子群體,三是群眾推選出的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群體。在新時期公民道德建設中,如何更好地發(fā)揮這些群體的積極示范作用顯得尤為重要。
1.官德正,則民風淳
——黨員干部理應成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示范者
在安徽桐城,一條彰顯官德的“六尺巷”仍在影響著當地民風。
“千里捎書為一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還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清朝大學士張英面對家人請求出面干涉鄰里糾紛時,不僅沒有仗勢壓人,反而勸說家人禮讓,讓人深受感動。最后雙方各讓出三尺房基地,這條“六尺巷”也成為了一段傳世佳話。
我國歷來重視官員德行的修煉,倡導“仁政”“德治”,以官德引導民德。孔子曾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如今,隨著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對黨員干部的德行要求也越來越高。黨的十八大以來,“做社會主義道德的示范者、誠信風尚的引領者、公平正義的維護者”已經成為廣大黨員干部的自覺追求。
官德引領民德,黨風政風決定社風民風。習近平總書記也曾強調:“古往今來,為官者‘不患無位而患德之不修’,‘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在歷史的長河中,那些帝國的崩潰、王朝的覆滅、執(zhí)政黨的下臺,無不與其當政者不立德、不修德、不踐德有關,無不與其當權者作風不正、腐敗盛行、喪失人心有關。”
為更好地發(fā)揮黨員干部群體的道德示范作用,一方面我們要繼續(xù)嚴懲黨員干部中的貪污喪德行為,對情節(jié)嚴重的“害群之馬”予以清除;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黨員干部道德建設體制機制,把黨員干部的道德建設放在全社會道德建設的核心位置來抓。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常懷愛民之心,爭做社會主義道德的示范者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同時,要建立將提升黨員干部道德修養(yǎng)與服務群眾相結合的平臺載體,以清廉務實的實際行動樹立黨員干部在群眾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新時期提升黨員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質是錘煉黨員黨性、提升黨和政府形象的需要,也是引領社會風尚、促進各項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和《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確立了黨員應當遵循的道德“高線”和不能觸碰的紀律“底線”,把黨員領導干部修身齊家擺在重要的位置,德法相依,使修身教育和制度約束相互結合,并使其相互促進,必將形成風清氣正、紀律嚴明的黨風政風,從而帶動社會形成向上向善的良好風尚。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