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黨要管黨、從嚴治黨。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提出“全面從嚴治黨”的新要求,把管黨治黨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正在召開的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專門研究全面從嚴治黨重大問題,表明了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決心,釋放出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的明確信號。
“這將為推動管黨治黨從‘寬松軟’走向‘嚴緊硬’,注入更加強大的動力。”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教授戴焰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全面從嚴治黨關乎黨和國家前途命運,意義重大,必須下猛藥、用狠勁,勇于啃下“硬骨頭”,切實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從治表走向治本,形成新形態(tài)。
打鐵還需自身硬
——黨的領導核心地位決定必須全面從嚴治黨
“打鐵還需自身硬。一個政黨能否長期執(zhí)政,關鍵看能否切實把自身搞堅強。”戴焰軍表示,全面從嚴治黨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圍繞加強黨的領導這個根本,切實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使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
“只有全面從嚴治黨,把黨建設好,黨的領導才能更加堅強有力。”戴焰軍認為,全面從嚴治黨,是汲取歷史經驗、透析當下形勢、洞察未來發(fā)展的明智與擔當之舉。
其實,黨規(guī)黨紀發(fā)展史,就是一部從嚴治黨史。黨的二大首次把黨的紀律寫進黨章,規(guī)定黨員言論行動違背黨章、無故連續(xù)兩次不到會、欠交黨費3個月等就可開除黨籍。黨的五大首次設立紀律檢察機構,成立了中央監(jiān)察委員會。目前,我們黨已形成包括黨章、2部準則、21部條例等在內的黨內法規(guī)體系,逐步構建起一整套鐵的紀律與規(guī)矩。
戴焰軍認為,黨規(guī)黨紀體系由無到有、由粗到細、由寬到嚴的發(fā)展過程,本身就充滿全面從嚴治黨必要性的歷史啟示,那就是:黨和人民事業(yè)發(fā)展到什么階段,黨的建設就要推進到什么階段。
“全面從嚴治黨,不僅是總結歷史經驗得出的結論,也是解決黨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的必然要求。”戴焰軍說,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階段,黨所面臨的“四大考驗”更加嚴峻,需要克服的“四種危險”也更加凸顯。解決管黨治黨失之于寬、失之于松、失之于軟的問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迫。
管黨治黨,必須嚴字當頭。黨的十八大以來,先后有150多只“老虎”落馬,20多萬只“蒼蠅”被處分,800多只“狐貍”歸案。
“這一方面反映了黨反腐的力度和效果,另一方面也說明黨內權力腐敗的普遍性與嚴重性。”戴焰軍說,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面對來自黨內外的嚴峻挑戰(zhàn),唯有全面從嚴治黨,才能使我們黨始終保持蓬勃生機,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在戴焰軍看來,無論多么偉大的事業(yè),最終都要靠人來完成。尤其是在當前,我們黨正協(xié)調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闊步前行在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新征程上。“這就更加需要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堅強無畏的勇氣,抓好黨的自身建設。”戴焰軍說。
黨興則事業(yè)興,黨強則國家強。
“全面從嚴治黨,是黨中央在比較、總結世界和歷史經驗基礎上形成的治黨思路,是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關鍵一招。”戴焰軍認為,它利于把我們黨建設成為各項制度更加成熟、組織化程度更高、更加權威有力量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確保黨始終處于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的核心地位。
敢于“涉險灘”“啃硬骨頭”
——要善于解決全面從嚴治黨中的棘手問題
出臺八項規(guī)定、堅持不懈糾“四風”,高舉反腐利劍、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修訂完善黨內法規(guī)制度、提出監(jiān)督執(zhí)紀“四種形態(tài)”,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的建設問題,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無死角、全覆蓋、不放松,全面從嚴治黨成果超出各方預期。
“目前,反腐敗的壓倒性態(tài)勢已經形成。但全面從嚴治黨不只是反腐敗,也不是朝夕之事,需要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對于存在的棘手問題,戴焰軍直言不諱。他說,反腐敗重在解決干部權力濫用的問題,但如何保證權力用到該用的地方、增強干部工作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戴焰軍認為,首先要著重解決好干部不作為的問題。因為,干部作為與否,群眾有著切身感受。而作為一個執(zhí)政黨,執(zhí)政績效怎么樣,能不能讓老百姓滿意,主要取決于干部隊伍。
解決干部不作為的問題,跟解決亂作為問題同樣重要,有時前者可能難度更大。對此,戴焰軍建議,應在干部選拔任用、教育管理、考核評價方面,建立一套激勵和容錯機制,保護干部的擔當精神,增強干部為民服務的榮譽感、責任感、使命感。
“作風,關乎形象。老百姓就是從黨員的一言一行中,來認識我們黨的。”戴焰軍說,雖然糾風肅紀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如何讓改作風成果持久化,也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他認為,根本的是要從制度建設源頭上增強干部作風建設的自覺性。但在制度完善之前,更需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狠勁,久久為功、持之以恒狠抓作風。“因為,作風一旦反彈是很難收拾的,如果多次反彈,老百姓會失去信心。”戴焰軍的話一針見血。
在戴焰軍看來,政治生態(tài)的重塑也是一個棘手問題。他打比方說,政治生態(tài)猶如自然生態(tài),如果不下工夫治理環(huán)境污染問題,而一味要純凈的水,那有些不切實際。
“政治生態(tài)同樣如此,也是一個整體的系統(tǒng)工程。”戴焰軍說,被破壞的政治生態(tài)得不到修復,一味苛求黨員的先進和純潔,也只能是空中樓閣。
他認為,這需要做長期的艱苦工作,尤其是每個黨員不能只拿手電筒照別人,要從自身做起,承擔起重塑政治生態(tài)的責任,并旗幟鮮明地反對和抵制有損政治生態(tài)建設的行為。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