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偉大奇跡,譜寫壯麗史詩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偉大奇跡。從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紅軍突破幾十萬敵軍的包圍封鎖,在長途奔襲中表現(xiàn)出來的革命精神,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和人民軍隊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它的影響已經(jīng)完全超越了國界。2000年,美國《時代》周刊以“影響人類文明發(fā)展進程”為標準,評選出了近1000年來100件世界大事,中國有3件大事入選,其中就有紅軍長征??v觀紅軍兩年零五天累積行軍里程達6.5萬余里的長征,紅一方面軍穿越11個省,走行2.5萬里;紅二方面軍穿越8個省,走行2萬余里;紅四方面軍穿越4個省,走行1萬余里;紅二十五軍穿越4個省,走行近1萬里。更令世人震撼的是,行軍里程最長的紅一方面軍,在全部368天的長征中,共翻越18座山脈,其中5座山脈終年積雪,渡過24條河流,突破了10個地方軍閥的封鎖包圍。途中,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面上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又有數(shù)不盡的艱難險阻。紅軍將士用自己的崇高理想、堅強意志和血肉之軀,戰(zhàn)勝了自然、戰(zhàn)勝了敵人,戰(zhàn)勝艱難的生存條件,是挑戰(zhàn)人類生存極限的偉大奇跡。毛澤東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中深刻指出:“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歷史上曾經(jīng)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么?”還說,“沒有共產(chǎn)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 。紅軍長征的勝利,彰顯了中國共產(chǎn)黨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領導能力。
八、偉大擔當,承載復興夢想
偉大的事業(yè)需要強烈的使命意識和擔當精神。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不畏千難萬險,勝利完成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其間寄托著他們心系國家和民族利益,肯于擔當、敢于擔當、勇于擔當?shù)臒嵫閼选iL征中,戰(zhàn)斗最激烈的陣地,就是紅軍指揮員的崗位。軍一級將領在第一線指揮作戰(zhàn),甚至身先士卒地沖鋒,這在中外戰(zhàn)爭史上是不多見的。然而,在紅軍長征中,這樣的情景卻司空見慣。聶榮臻生前曾回憶,每打一仗下來,黨團員負傷之數(shù),常常占到傷亡數(shù)的25%,甚至50%。老紅軍唐進新回憶,戰(zhàn)士們“都是跟著營團首長們的背影沖鋒的”。激烈的婁山關(guān)戰(zhàn)斗,彭德懷就在前線指揮。參謀長鄧萍勸他往后撤一點,他回答:“指揮員怕死,部隊能沖鋒陷陣嗎?”湘江戰(zhàn)役打響后,擔任后衛(wèi)任務的紅34師當聽到大部隊被截斷后,師長陳樹湘毅然指揮全師官兵返頭撲進敵人的包圍圈。陳樹湘身負重傷,被俘后他趁敵不備,把自己的腸子從肚子里拽出,絞腸而死,年僅29歲。陳樹湘用自己年輕的生命詮釋了一名紅軍指戰(zhàn)員的鐵骨擔當。80年后的今天,我們正闊步走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新長征路上,要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向歷史和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yōu)異的答卷,更需要我們永遠銘記這段苦難輝煌的歷史,繼承和弘揚長征精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在敢于擔當中攻堅克難、建功立業(yè),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執(zhí)筆:鐘君 孫杰 趙樹祿)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