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紅軍長征的地位與作用
1.《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評價
《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由于王明“左”傾冒險主義領導造成的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第一方面軍不得不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而轉戰(zhàn)到陜北,同在那里堅持斗爭的陜北紅軍和先期到達的紅二十五軍相會合。第二、第四方面軍也先后經過長征轉戰(zhàn)到陜北。1935年1月黨中央政治局在長征途中舉行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使紅軍和黨中央得以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保存下來,并且在這以后能夠戰(zhàn)勝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勝利地完成長征,打開中國革命的新局面。這在黨的歷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是在《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對長征的評價。
2.江澤民對長征的評價
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六十周年大會上,江澤民同志指出,長征,是歷史上無與倫比的革命壯舉,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工農紅軍創(chuàng)造的人間奇跡,是中華民族一部驚天動地的英雄史詩。長征將永遠銘刻在中國革命的豐碑上。長征宣告國民黨反動派消滅共產黨和紅軍的圖謀徹底失敗,宣告中國共產黨和紅軍肩負民族希望勝利實現(xiàn)了北上抗日的戰(zhàn)略轉移。長征,是革命與反革命兩種力量、光明與黑暗兩種命運的一場大搏斗,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事業(yè)從挫折走向勝利的偉大轉折點。長征的勝利,莊嚴地向全世界宣告,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的、深深植根于中國各族人民之中的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是不可戰(zhàn)勝的。長征的勝利,宣傳了黨的主張,撒下了革命的火種,擴大了黨和紅軍的影響。長征的英雄事跡,極大地振奮了全國人民的斗志,也震驚了世界。長征的勝利,實現(xiàn)了我們黨北上抗日的戰(zhàn)略方針,紅軍主力轉移到抗日的前進陣地,為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為紅軍擔負起抗日戰(zhàn)爭的中堅力量的使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長征的勝利,保存和鍛煉了革命力量。經過長征考驗的共產黨員和紅軍將士,是我們黨和軍隊最可寶貴的財富,許多同志后來成為治黨治軍治國的骨干。長征的勝利,最具有深遠意義的是,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這是我們黨和革命事業(yè)轉危為安,不斷打開新局面的最重要的保證。
3.胡錦濤對長征的評價
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大會上,胡錦濤指出,70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紅軍將士完成了震驚世界的長征,開辟了中國革命繼往開來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國革命勝利前進的重要基礎。這場驚心動魄的遠征,歷時之長,行程之遠,敵我力量之懸殊,自然環(huán)境之惡劣,在人類戰(zhàn)爭史上是罕見的。紅軍長征以我們的勝利、敵人的失敗宣告結束,充分展示了中國共產黨人領導革命戰(zhàn)爭的卓越能力,充分體現(xiàn)了紅軍將士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勇于犧牲、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充分證明了人民革命戰(zhàn)爭的正義力量是不可戰(zhàn)勝的。紅軍長征是中國革命從挫折走向勝利的重大轉折,為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打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爭取建設獨立、自由、民主、統(tǒng)一、富強的新國家迎來了新的曙光,開辟了光明前景。偉大的紅軍長征,翻開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新篇章,開創(chuàng)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培育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革命精神,具有更深遠意義的是,形成了中國革命成熟的堅強領導核心。這是胡錦濤同志對長征的評價。
4.習近平總書記對長征的評價
2016年9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前往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參觀“英雄史詩不朽豐碑——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80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農紅軍戰(zhàn)勝千難萬險,勝利完成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這個偉大壯舉將永遠銘刻在中國革命和中華民族的史冊上。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