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思想家曾國藩說:“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這句話用在領導干部身上或許更加貼切,領導干部交友更需慎之又慎。歷史和現(xiàn)實中的諸多事例一再表明:社會上一些人之所以熱衷于與領導干部“交朋友”,往往是看重他們手中的權力。這些人想方設法與領導干部套近乎,把掌有實權的干部當作“資源”來經營,把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年輕干部當作“潛力股”來投資。表面上情深義重,實則是進行情感投資,寄希望于有朝一日能利用領導干部的權力獲取不正當利益,讓領導手中的權力變成為自己謀取私利的工具。對此,身為領導干部如不高度警惕,一旦不慎落入彀中,就很難全身而退。
10月8日,《中國紀律監(jiān)察報》3版刊文《信念崩塌 他被損友帶到溝里——潛江市高石碑鎮(zhèn)黨委原書記吳啟柏嚴重違紀問題剖析》。文章披露:作為潛江市委重點培養(yǎng)的年輕干部吳啟柏,因與無職無業(yè)的社會閑散人員張某結交,隨后不斷遭到張某的誘惑和拉攏。張某為吳啟柏洗腦,引薦其結交商人朋友,攻破了其思想防線,吳啟柏遂利用職權為張某及一幫商人牟利,自己也從中收受不正當利益,最終雙雙走上不歸路。吳啟柏成為因交友不慎被損友拉下水的又一典型代表。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自十八大中央重拳反腐以來,經媒體公開通報落馬的一百多只“老虎”和成千上萬只“蒼蠅”,絕大多數(shù)都或多或少與不法商人有關。當權力與金錢成為“朋友”,權錢交易的腐敗行為就極容易發(fā)生。領導干部一旦陷入其中,往往就難以自拔,進而發(fā)展到勾肩搭背,沆瀣一氣,成為不法商人謀取私利的工具。在葬送自身政治生涯的時,也敗壞了黨風政風,給黨和政府形象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前車之覆,后車之鑒”,一個個落馬官員因交友不慎而自食苦果的悲慘境遇給領導干部們敲響警鐘。領導干部必須時刻保持清醒,慎重交友,擇善而交,遠離對自己有非法企圖的損友和小人,多交益友和君子。如此,方可趨利避害,在正常的人際交往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思想境界,為走好從政之路提供有益幫助。
擇友要有品位。古語云“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皆表明朋友的優(yōu)劣對個人的重要影響。領導干部作為手握公權的公眾人物,與誰交友關系到黨風政風,關系到公權力的運行,絕非個人的小事。在社會交際中,要保持警覺和清醒。概言之,即是擇友要有品位。對于素質低下、趣味庸俗、社會交往混雜的人;對于懷著個人目的拉拉扯扯、搞感情投資的人;對于趨炎附勢、阿諛獻媚的人;對于了解不深、背景不清的人,均要保持高度警覺,拉開必要的距離,絕不能被這些別有用心之人所迷惑,所利用。
交往要有尺度。 “君子群而不黨”,身為領導干部,不論與什么樣的人打交道,都應當充分把握工作關系與私人關系的尺度。不能只講關系、不講原則,只講哥們義氣、不講曲直是非,應堅持君子之交淡如水,為政之道清似茶。要純潔交友的動機,從工作出發(fā),從事業(yè)出發(fā),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出發(fā),不能把權力因素和功利因素帶到朋友交往中。如果公私不分,則會既毀了友情,又害了自己。
多交良師益友。一是要與群眾交朋友。與群眾交朋友既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客觀要求,又是更好地為群眾服務,贏得群眾支持和擁護的前提。因為只有與群眾交朋友,深入群眾,了解群眾,才能聽民聲、察民意、知民情,在經濟社會發(fā)展各項事業(yè)中真正做到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辦群眾之所需,全心全意為群眾謀福祉。二是要與優(yōu)秀書籍交朋友。領導干部與優(yōu)秀書籍交友,多讀好書,既是改造主觀世界,加強黨性修養(yǎng)和品德錘煉,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理想的必然要求,也是學習知識、增強能力,克服“本領恐慌癥”保持干事創(chuàng)業(yè)動力的有效途徑,十分必要。三是與公仆楷模交朋友。古人眼中,心交和神交是交友的崇高境界。領導干部與公仆楷模交友重在心交和神交。要以焦裕祿、谷文昌、孔繁森、楊善洲等人民好公仆為友,自覺向他們看齊,“常修為政之德,常懷律己之心”,時刻不忘公仆本分,強化責任擔當,求真務實,奮發(fā)有為,在全心全意為群眾辦實事、謀福祉中為自己的從政生涯譜寫華美的篇章。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僅供參考。】
本文系宣講家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
網友之家欄目投稿郵箱為:jst71ztz@126.com,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歡迎加入網友之家QQ交流群,2群:531249826,大學生交流群: 522415122。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