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其行
觀其行為動機。對于選人用人而言,要了解一個干部,不僅要看行為本身,更要觀其行為動機。只有站在黨的立場上,站在為黨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工作進步、事業(yè)發(fā)展的立場上為官做事,才是正確的動機。觀行為動機,不能靠一兩句口號來解決,必須長期看。
觀其理想信念。在和平建設時期,考察干部的理想信念雖沒有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那樣直接,但是仍可檢驗。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六個是否”的檢驗標準,即:是否在重大政治考驗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勇挑重擔;是否能牢固地樹立宗旨意識;是否能對工作極端負責;是否能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經得起權力、金錢的誘惑等。這是在新時期檢驗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堅定的標準。
觀其對重大問題的分析和處理。“新的歷史特點”是我們黨全面審視和判斷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發(fā)展大勢得出的重要判斷。“新的歷史特點”對黨員領導干部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科學判斷形勢、化解風險挑戰(zhàn)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觀察干部對重大問題的思考,可以看其對問題的見識和見解;觀察干部對復雜問題的處理,可以看其處理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觀其對群眾的態(tài)度和感情。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因嚴重脫離群眾導致失去政權、人亡政息的例子在中國歷史上比比皆是。他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必須始終保持一顆赤子之心,把群眾冷暖放在心上,關心群眾疾苦,解決群眾困難。在選人用人中,觀察干部對待群眾的態(tài)度,可以看其品質情懷、境界格局。
察其能
古人云,國有三不祥:有賢而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任。但是,賢與賢之間是有區(qū)別的,“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這就要求,我們在考察了解干部中,不僅要知人之長,也要知人之短;既要知人長中之短,也要知人短中之長。否者,必然會知人不深、識人不準,進而導致用人不當、用人失誤。
察其能是前提,關鍵得用其能。一些地方、部門在選人用人上,論資排輩,講究平衡,不是看誰的能力強、素質高,而是看誰的資歷老、工作時間長。用非所長、用非所專,結果必然導致問題積壓,工作難以展開。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用什么人、用在什么崗位,一定要從工作需要出發(fā),以事?lián)袢?,不能簡單地把職位作為獎勵干部的手?rdquo;。只有這樣才能讓大批的優(yōu)秀干部涌現(xiàn)出來,干部的聰明智慧才能充分釋放。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